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喜多郎
2007/11/25 07:24:00瀏覽7|回應0|推薦0
昨天喜多郎來台灣開演奏會了。

不過我沒買票看,因為找不到人一起去看。不過我倒是很注意他票賣的怎樣,果然,到最後還是銷售一空啊。

忘記多久以前,有一段音樂,我覺得很好聽,但不知道這是出自何處,直到今年我才清楚,原來作者是喜多郎,曲目是:饗宴,於是我花很短的時間,聽他的專輯,才覺得沒有人聲的音樂還滿好聽的,雖然喜多郎用的是合成音樂,不過,那是有意思的音樂,不像跳舞的音樂,亂七八糟,毫無意義(還是很多人沈迷在毫無意義之中而以為有意義)。

看著新聞,才發現喜多郎多了白鬍子了,他終於老了,突然很感慨,也許哪天,聽不到他的音樂、看不到這個人了,看著 YouTube 裡的影片,依然覺得,還是講日語的喜多郎最像喜多郎,即便是別人用英語訪問他,但是當他講日文時,更覺得日本人的喜多郎更是樸實的人,走在階梯上,與下山的老婦寒暄問候,這是日本人的習慣(有次在日本時,住在親戚家,我獨自下樓,迎面來了一位日本婦人,他上樓時碰到我,就先跟我打招呼,但我們不認識,這是我第一次被日本人打招呼),我也感覺到,一些旅居海外的人,不論他講的語言是什麼,當他以他自己的母語在講述他自己的東西時,都是那麼的眉飛色舞,他們的英文不是不好,可是總是不比 native speaker ,但即便如此,更讓我體會到,自己的母語若不行的話,即便能把英文講的跟 native speaker 一樣好,那也是枉然,台灣的英語教育、甚至是母語教育都有錯誤,自己的中文教育不搞好,卻以為從小學英文就是跟的上國際軌道?這是不智的行為,更何況是把台語、客語等編入國小的課程裡,更是絕大的錯誤,那只是方言而已,我們自己應該先把中文學好,語言則把國語學好,方言則在家庭教育中實施,因為講方言不但無法通行於全中文世界裡,更只是偏在一方罷了,想想香港好了,他們是講廣東話的,但我們有時也忘記,而說他講的是香港話,會這麼說,有一部分原因是香港經濟、電影在世界上、在東方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可是他畢竟只是一個小小的區域,若要與大陸溝通,還是得以國語,畢竟國語是官方語言。這是題外話,喜多郎的經驗讓我想到這個問題。

喜多郎要在演奏會上唱台語的破銅爛鐵可賣否(正確的曲名還要選字,改由翻譯後的名詞比較方便),想了半天,不知道他是要唱?還是以演奏的方式呢?但新聞上說用唱的?可是聽過喜多郎的專輯裡,他從沒用唱的,該不會新聞搞錯了?不過,很希望他的這和平之旅,未來能出 DVD,想看一下他穿日本傳統服裝打太鼓的樣子。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L4102&aid=2061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