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07/10 21:17:40瀏覽921|回應0|推薦17 | |
為什麼要去澎湖?為什麼要整理這些資料?因為那是在某個夜晚做鬆身法的時候傳送出來的訊息:道玄之門是千年一現的殊勝法門,有緣得見者,可得轉凡入聖之機;而在不久的將來,或將不再顯露於世,只存於信入者的內心。這樣的領悟,伴隨而來的是眼淚與一陣感傷。 如果可以,這本書就當作是道玄之門在這末法亂世曾經存在的注解吧!從專訪中,深深了解這些功法的特殊性,它不是憑空而來的,是幾千年來就已成形;那些圖騰是烙在師父的腦海中,千年來等待著時機,傳承給弟子們。有了拜師與法脈傳承,便開啟了功法的甚深奧秘,師父與同修之間也多了情感的聯繫。 對於師父的慈悲,大家都有體會,而弟子讓師父感到欣慰的事情卻微乎其微。那幾天在澎湖的相處中,體會到師母多年來內心的感慨,看著自己的先生勞心耗神、疏於關心自家兒女,而夫妻間的爭執與妥協,最終成全了什麼? 「師父,我家廚房漏水,請幫忙加持一下!」 「師父,我孩子都不乖乖唸書,請您處理。」 「師父,我晚上睡不好,幫我清一清!」 師父還得為了無意義的話題和徒弟爭執到三更半夜。 「你不是說不開宗立派的嗎?」 「為什麼我要去參加共修?我不認同!」 「為什麼這樣……為什麼那樣……」 看在師母眼裡,師父就是在搞這些大大小小的徒子徒孫的毛病。 師母的默默承受,到底圓滿了什麼樣的結果?如果犧牲自己,可以成就別人,師母也不會這麼心涼、難過。同修當中,有多人少可以分擔師父的辛勞?又有多少人體會了功法的殊聖、深信不疑? 眼見具善根利器的同修,一再糟蹋自己,苦勸不回;也有仗著知識學歷,把師父的功法當成世間學問來研究,或是看作武術教學,偕同外家評頭論足;還有許多人,只打算過著師父撐起安全傘的生活,對於功法根本不想深入。還有很多很多,其實也不知道下一步要怎麼走的人,沒有展望,也不想承擔。 同修興沖沖的拜師,堅持下去的有幾人?日復一日,功法放在何處?師父又在何處? 修行,不一定要選擇道玄之門。 選擇道玄之門,就要好好的遵守三心──恭敬心、清淨心、慈悲心。 三心具足,便不退轉。 多少次,師父猶豫不決,欲解散、重組道玄之門,但又不忍。又多少次傳法,看著同修不能提升,無法契入,只能扼腕慨歎。 為什麼? 到底同修在介意什麼? 在聚會當中,帶著多少塵垢與執著,無法凝聚向心力。 這些年來,多位出家師父與道玄之門結緣,體證了我們功法的殊聖處。尤有甚者,義無反顧想一心追隨師父。他們從經典驗證了師父的實修內在,而我們這些美其名拜了師,還停留在「清一清」、「加持加持」、「互相抬槓」的階段。 如果不是師父的慈悲願力接下仙翁的傳承,當個藥房老闆不是輕鬆多了嗎?師母又何需感嘆呢?佔用了師父一家人的幸福時間,我們到底回報了什麼?是一堆符籙、亡魂、法我兩執?還是埋怨、猜忌的心呢? 觀照自己,是三心具足,還是三心兩意?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