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2/28 23:01:39瀏覽2771|回應23|推薦146 | |
◎《悼二二八》七絕&李敏勇先生詩歌《愛與希望》: ~民國106年〈2017〉02.28: 「紀念二二八,全民和衷共濟救台灣!」 一、《悼二二八》七絕之一「國殤」: 〈雁~七陽韻;首句平起入韻式。〉 簞食酢飲迓城隍①,倏地風雲驟雨狂②。 [略註]: ①簞食酢飲迓城隍:簞食酢飲,猶簞食壺漿。迓城隍,喻迎王師~指國民政府軍隊。 謂抗戰勝利後政府收復台灣入境當年,台灣老百姓歡欣鼓舞,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②倏地風雲驟雨狂:喻主事官員顢頇無能,查緝私煙小事竟意外觸發官民嚴重流血事件。 ③故老知交埋蕪塚:喻二二八台灣菁英傷亡頗眾,其中難免有親族長輩及鄰人朋友。 ④遙悲子弟恨綿長:喻長輩在天之靈,目睹台灣族群傾軋對立彼此長恨無解而悲從中來。 民國34年10月25日台灣光復,台灣省受降典禮在中山堂舉行。(中央社照片)↓ 二、《悼二二八》七絕之二「和解」: 〈雁~仝前韻;首句平起入韻式。〉 書空咄咄嘆江郎①,苦口佛心訴衷腸②。 [略註]: ①書空咄咄嘆江郎:書空咄咄,喻慨歎世局混沌不清。江郎,喻才盡;無計可施也。 二二八回憶錄醞釀多時,苦對正、反史料浩如瀚海,不知如何下筆?只好以短詩蓋過。 ②苦口佛心訴衷腸:喻無名小卒,妄想以文字感動立場相左雙方,化干戈為玉帛也。 ③共體時艱清混沌:清混沌,喻廓清混亂不明時局,恢復太平盛世也。 謂台灣經建發展已然停擺十七年,亟盼雙方能盡棄前嫌,從此同心協力建設台灣! ④懸壺濟世慶隆昌:喻效法仁醫大公無私,當以醫德醫術救人,則國運昌隆方可期。 ~台灣高屏知名詩人李敏勇先生〈1947~〉 種一叢樹仔在咱的土地 二二八這一日 二二八這一日 樹仔會釘根在咱的土地 〈愛與希望字幕影片~全國二二八記念碑巡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A1kGVrBPDU 一、二二八出了什麼代誌? 參閱《二二八事件大事記》: ~1947 年02.27 至05.16 [資料來源]:網路資訊〈網址待查?〉 〈資料較偏綠營觀點,尊重原作未更易一字。〉 <1947.02.27> 本日晚上7:00,台北市太平町天馬茶房附近又發生緝煙血案。女煙販林江邁被打傷,路人陳文溪因意外槍傷死亡。 晚上9:00,憤怒的民眾群集警察總局、憲兵隊,要求嚴辦兇手;部分民眾到台灣新生報要求報導兇案。 <1947.02.28> 中午,台北市民眾為緝煙事件遊行請願,行政長官公署警衛卻以機關槍射擊民眾。 下午,民眾聚集板橋車站,北上火車被阻。基隆市騷動,軍隊開槍鎮壓,並展開搜捕行動。 下午2:00,台北市參議會召開緊急會議,會後向陳儀提出依法嚴辦兇手、組織調查委員會等6 項要求。 下午3:00 台北市戒嚴,武裝軍警巡邏市區,又開槍掃射,全台為之震動。 晚上7:00 參謀長柯遠芬、省參議會議長黃朝琴,台北市參議長周延壽及國代謝娥向市民廣播。 柯遠芬調高雄鳳山獨立團的1 個營和基隆2 個中隊開赴台北。 <1947.03.01> 上午,從鳳山獨立團北調的一個營於新竹火車站受阻。 上午9:00,基隆宣佈戒嚴。 上午9:00,台中市召開市民大會(謝雪紅主持)成立「人民政府」。 晚上10:00,台北市參議會假中山堂開緊急會議,邀國民參政員、國大代表、省參議員參加,決議成立「緝煙血案調查委員會」,並提出5 項請求。 中午,杜聰明對記者表示事件之遠因為政府貪污。 下午2:00,台北市民包圍鐵路管理委員會,警察開槍殺死18 人,傷40 多人。 下午5:00,陳儀於行政長官公署第1 次廣播。 下午5:00,北門鐵路管理委員會前,鐵路警察大隊以機槍掃射,民眾死傷多人,情勢更為惡化。 晚上8:00,陳儀宣佈台北地區自3 月1 日午後12 點(即24:00)解除戒嚴,但禁止集會遊行。 軍憲主管張慕陶、柯遠芬、李翼中函請蔣渭川出面協助。 陳儀下令,調馬公要塞守備隊兩中隊開赴高雄,準備派往中部。 <1947.03.02> 「緝煙血案調查委員會」改組為「228 事件處理委員會」,並決議擴大組織,包括參議員、國大代表及商會、工會、學生、民眾、政治建設協會等之代表。 上午10:00 台中市戒嚴。 下午3:00,陳儀第2 次廣播,宣佈4 項處理要點: (1)參加此次事件人民,一律不予追究。 (2)被拘捕人民,准家族領回。 (3)傷亡者,均予治療、撫卹。 (4)處委會可加入各界代表,容納民意。 晚上6:00 起,基隆市解除戒嚴。 陳儀電中國請調整編21 師的1 個加強團、憲兵1 營來台平亂。 桃園、新竹、員林、斗南、嘉義各地都發生市民攻擊官舍、警局之衝突。 馬公要塞軍隊槍傷婦女紀淑。 <1947.03.03> 上午10:00 二二八事件處委會開會,並派代表到公署,要求撤退市區巡邏車隊及哨兵。 下午處委會發表「急告本市同胞書」。 下午在台北市警察局召開臨時治安委員會,成立「忠義服務隊」維護台北市治安,以許德輝為隊長。 下午3:00,柯遠芬廣播,保證下午6:00 前軍隊撤回軍營,「倘不履行,渠願負責自決」。 下午5:00,王添灯廣播,指出政府沒有誠意。 員林組處委會,成立自衛隊。 斗六成立自衛隊,以維持地方治安,保護外省同胞。 嘉義市成立嘉義32 事件處理委員會。市長孫志俊派兵進入市區,殺傷市民多人。 謝雪紅整編「治安隊」並組織人民大隊。 台南市參議會召開臨時會,成立臨時治安協助委員會,向市府提出:軍警不得任意開槍、改革台南市政…等7 項要求。 自閩增援憲兵一營,抵達基隆。 警備總部秘密部署兵力,劃定台北、基隆為戒嚴區,新竹、台中為防衛區。蘇紹文為新竹區防衛司令,黃國書為台中區防衛司令。 <1947.03.04> 上午,處委會作出8 項決議:「通知17 縣市組織處理委員會,處理各地所發生之事件,並推派代表參加本會」、「向柯遠芬交涉,所有軍隊應歸兵營...」。 上午,中等以上學校學生假中山堂召開大會,討論治安問題。 下午,處委會決議向商工銀行借款2 千萬元,採購米糧。 嘉義市國府軍隊自山仔頂向市區砲轟,造成多人死傷。 高雄一中及各校學生組織自衛隊,集中保護外省人於高雄第一中學的倉庫。 蘇紹文擔任新竹防衛司令兼代縣長。桃園、新竹戒嚴。 228 事件處理委員會「基隆分會」、「澎湖分會」、「台東分會」成立。 <1947.03.05> 上午,台灣省自治青年同盟成立大會,宣讀綱領:「一、建設高度自治,完成新中國模範省。二、迅速實施省長及縣市長民選…」 下午,「處委會」通過「組織大綱」,以團結全省人民、處理二二八事件及改革台灣省政治為宗旨,發表8 項改革本省政治方案,並決議赴南京陳情。 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委託美國駐台灣總領事代轉電文致國府「萬勿派兵來台」。 蔣介石調派整編21 師1 團、憲兵1 營開赴基隆。 國府駐台情治單位紛紛密電中國,羅織台灣人罪狀。張慕陶稱,情勢已至「叛國奪取政權」程度;中統局則謂:「主張大台灣主義」、「企圖作台人治台或國際共管運動」。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台南市分會」、「屏東分會」、「高雄市分會」、「宜蘭分會」、「花蓮分會」、「台南縣北門地區事變處理委員會」紛紛成立。 旅滬台民在上海召開記者會,發佈「二二八慘案告全國同胞書」。 <1947.03.06> 下午2 點,「處委會」發表「告全國同胞書」;並選出17 名常務委員(包括國民參政員、國大代表、台北市參議員、省參議員等)。 「處委會」聲明:這次事件純屬要求政治改革,並非以外省人為目的。 高雄市市長黃仲圖、議長彭清靠及涂光明、曾鳳鳴、林界等至壽山向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勸降,反被彭殺害3 人,扣留彭清靠,放黃仲圖下山。 下午,彭孟緝令高雄要塞軍隊分3 路向市區進擊,採無差別大掃射,造成民眾重大傷亡。 晚上8:30,陳儀第3 次廣播:將改組省政府、預定7 月1 日舉行縣市長民選。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台北市分會」、「板橋支會」成立。 蔣介石密電陳儀:「21 師全師調台,同時駐閩的憲兵21 團亦調2 個營來台灣。」。 陳儀呈蔣介石密函:「一般民眾缺乏國家意識,易為排斥外省人的封建思想所惑。」。 「顯係有計劃有組織的叛亂行為」、「獨立等叛國運動」、「對於奸黨亂徒須以武力消滅,不能容其存在」。 陳儀呈調查統計局報告:「有政治慾望之人士,高唱大台灣主義,冀達台人治台之目的。本局於35 年1 月19 日...本年2 月15 日,均有報告。」。 <1947.03.07> 晨,彭孟緝下令攻擊高雄第一中學;槍殺3 名請願代表。 上午,行政長官公署致函處委會可「逕報圈定縣市長」。 下午,「處委會」通過「32 條處理大綱」,在會場秩序混亂下,又增列10 條。 傍晚,處委會代表向陳儀提出42 條,遭嚴厲拒絕。 晚上6:30,王添灯廣播處委會本日工作,最後說:「處委會的使命已經完了,...,希望全體省民繼續奮鬥。」 陳儀致電國府要求:「除派21 師全部開來外,再加開一師,至少一旅」。 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主委李翼中赴南京。 基隆處委會呼籲市民勿妄動。晚上發生軍民衝突。 台中市各國民學校恢復上課;「二七部隊」正式編成。 嘉義民軍攻下紅毛碑軍械庫,軍隊撤往水上機場。湯守仁率鄒族支援民軍。 國府軍隊在嘉義崎仔頂殺害民眾6 人,濫捕十餘名民眾。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台北縣分會」、「新竹縣分會」成立。 <1947.03.08> 上午7:00,閩台監察使楊亮功及憲兵第四團兩營兵力抵基隆港。 下午2:00 基隆要塞軍隊肅清街頭、密集射擊。晚上10:00 楊亮功等登岸。 上午10:00,陳文溪舉行葬禮,參加者數千人。 中午,張慕陶告處委會:「願以生命擔保中央決不調兵」。 處委會發佈:「提請陳長官採納施行之32 條件,…未及一一推敲,...絕非省民公意。」 晚上10:00,長官公署發動總攻擊,台北地區槍聲大作。 政治建設協會發表「告同胞書」,反對處委會之政治改革要求。 <1947.03.09> 陳儀宣佈台北、基隆自6 時起戒嚴。 國府軍隊第21 師抵基隆,隨即沿路掃射進入台北,整日槍聲不斷,民眾接連被捕殺。 軍隊血洗嘉義劉厝庄,13 位民眾遇害。 台民楊肇嘉等人赴南京請願。 <1947.03.10> 上午10:00,陳儀第4 次廣播。 陳儀下令解散「二二八事件處委會」及一切「非法團體」。旅中國台民在南京召開「二二八慘案報告會」。 台灣警備司令第131 號公報:所有非法定團體,均限3 月10 日取銷,並禁止集會遊行。 蔣介石發表台灣事件談話,指共產黨煽動為二二八事件的原因之一。 宜蘭地區郭章垣、蘇耀邦(宜農校長)、鄭進福等被殺。 <1947.03.11> 頒佈綏靖計劃,全面管制交通、電訊。 「旅滬台胞赴台宣慰團」抵台。 國民政府發表派遣國防部長白崇禧至台灣處理二二八事件。 劉雨卿、楊亮功向台民廣播。 <1947.03.12> 「旅滬台胞赴台宣慰團」被迫原機返回上海。 二七部隊撤至埔里。 下午3:00,21 師進入台中,殺學生總指揮顧尚太郎(醫生)。 國軍抵台南。 <1947.03.13> 查封報社,查扣焚燬書刊。 白崇禧推薦國防部史料局中將局長吳石接任台灣警備司令。 <1947.03.14> 警備總部下令解散「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 台北、基隆白晝解嚴。 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宣佈:至3 月13 日止,全省已告平定,即日開始肅奸工作.... 進入綏靖階段。 <1947.03.15> 台南開始白晝解嚴。 台中治安恢復常態,軍政發表聯合公告。 <1947.03.16> 二七部隊解散。 <1947.03.17> 國防部長白崇禧、蔣經國來台宣慰(善後)。白崇禧發表二二八事件處理原則。 白崇禧密電蔣介石:台灣兵力「已足用,二零五師可免調」。 陳儀電蔣介石,「對此次事變決意引咎辭職」推薦李良榮擔任警備司令,蔣經國或嚴家淦擔任台灣省政府主席。 台北市的戒嚴令擴大在全省各地實施。 <1947.03.18> 國府軍隊分路掃蕩後,於台東會師,掌控全台。 <1947.03.19> 蔣經國返回南京。 <1947.03.20> 劃分全台為七個綏靖區:台北、基隆、新竹、中部、南部、東部、馬公。 警備總司令部封閉私立延平學院。 <1947.03.21> 配合綏靖計劃,實施清鄉。 公佈「公教人員因二二八事件損失撫卹救濟辦法」,輕傷五千元、重傷五萬元、死亡二十萬元。 <1947.03.22> 國民黨三中全會通過將陳儀撤職查辦。 <1947.03.24> 實施連保連坐〈警總公報144 號〉,「如被保人有不法行為,保結人應受連坐處分。」、 「在一百公尺內之人民,須受連坐處分,以包庇奸匪逮(歹)徒嚴究。」 <1947.03.25> 公佈「奸偽徹底肅清辦法」。 <1947.03.26> 行政長官公署成立台灣省二二八事變臨時救卹員委會,主任委員周一鶚。 <1947.03.27> 陳儀以張慕陶(憲兵第四團)鎮壓二二八事件有功,記大功二次。 白崇禧向台灣民眾廣播。 <1947.03.29> 警總公佈「盲從附和或被迫參加暴動份子自新辦法」。 <1947.04.01> 禁止公務員、教員、學生穿著軍服。 白崇禧離台。 <1947.04.11> 楊亮功、何漢文乘台南輪返南京。 <1947.04.17> 實施戶口清查。 白崇禧簽呈懲戒柯遠芬,獎勵彭孟緝、史宏熹、史文桂....等。 <1947.04.18> 警總又發布「二二八事變首謀叛亂在逃主犯名冊」,呈報國防部,並下令憲兵第四團加緊通緝歸案。 <1947.04.20> 規定參加事變者至明天截止自首。 <1947.04.22> 行政院會議決定撤銷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改組為省政府,以前駐美大使魏道明為省政府主席。 <1947.04.29> 發佈台灣省政府委員、廳長、處長人選,全部21 名,台灣人佔12 名。 <1947.05.06> 台灣省政府秘書長徐道鄰到任。 <1947.05.10> 警備總司令部改為警備司令部,彭孟緝任警備司令。 柯遠芬開始在台灣新生報發表《事變十日記》。 <1947.05.11> 陳儀離台(改任國民政府顧問,翌年6 月擔任浙江省主席。1950 年以「通匪」罪名槍決。) <1947.05.15> 新任省主席魏道明抵台,撤廢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1947.05.16> 台灣省政府成立,發表重要措施: 1、解除戒嚴令。 1、二二八責任歸屬見仁見智,藍綠雙方歧見甚大。 2、較持平之看法:老蔣總統自有監督不嚴,疏於節制部屬違法亂紀之概括政治責任。 3、若欲追查二二八事件元凶,則陳○。柯○芬。彭○緝。張○陶等主導人物,以及軍統、中統渲染事件誤導層峰視聽,均難辭其咎。 今當事人均已作古,事過境遷斯不為己甚。僅能釐清真相婉約載諸正史,以為後世鑑戒。 4、有關台共於事件中期涉入事件有煽動之責,唯光復初期台共止於百人,尚未成氣候,不足以完全歸咎於其身。 https://city.udn.com/3581/1588269 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投降,消息傳來,萬民歡騰,慶幸脫離下公不義之殖民統治。 詎料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肩負接收治台重任,卻不諳民情,施政偏頗,歧視台民,加以官紀敗壞,產銷失調,物價飛漲,失業嚴重,民眾不滿情緒瀕於沸點。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七日,專賣局人員於台北市延平北路查緝私菸,打傷女販,誤殺路人,激起民憤。 次日,台北群眾遊行示威,前往長官公署請求懲兇,不意竟遭槍擊,死傷數人,由是點燃全面抗爭怒火。 為解決爭端與消除積怨,各地士紳組成事件處理委員會,居中協調,並提出政治改革要求。 不料陳儀顢頇剛愎,一面協商,一面以士紳為奸匪叛徒,逕向南京請兵。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聞報,即派兵來台。 三月八日,二十一師在師長劉雨卿指揮下登陸基隆。 十日,全台戒嚴,警備總司令部參謀長柯遠芬、基隆要塞司令史宏熹、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及憲兵團長張慕陶等人,在鎮壓清鄉時,株連無辜。 數月之間,死傷、失蹤者數以萬計,其中以基隆、台北、嘉義、高雄最為慘重,世稱二二八事件。 斯後近半世紀,台灣長期戒嚴,朝野噤若寒蟬,莫敢觸及此一禁忌。然冤屈鬱積,終須宣洩,省籍猜忌與統獨爭議,尤屬隱憂。 一九八七年解嚴後,各界深慼沉痾不治,安和難期,乃有二二八事件之調查研究,國家元首之致歉,受難者與其家屬之補償,以及紀念碑之建立。 療癒社會巨創,有賴全民共盡心力。勒石鐫文,旨在告慰亡者在天之靈,平撫受難者及其家屬悲憤之情,並警示國人,引為殷鑑。 自今而後,無分你我,凝為一體,互助以愛,相待以誠,化仇恨於無形,肇和平於永恆。天佑寶島,萬古長青。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謹立/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二月二十八日〉 《二二八紀念碑文》〈網路新聞分享〉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