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5/03 21:19:38瀏覽3923|回應42|推薦181 | |
◎《戰國策》成語選輯: ~民國109年〈2020〉05.03 壹、前言: ㈠《戰國策》〈西漢。劉向編撰〉成語典故頗眾,茲選錄通用十三則供參。 《戰國策注》
㈢其他經典成語請參考〈成語選輯〉網址如次: http://blog.udn.com/Axeman/article?f_ART_CATE=1803852 = = = = = = = = = = = = ①左支右絀: ~典本作「支左屈右」〈屈,古通絀〉,或作「左右支絀」。引《成語詞典》/「左支右絀」條: 「支,支持;絀,屈曲,引伸為不足。原指彎弓射箭的姿勢,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應付了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問題。」 ~典出《戰國策。西周策》: 「養由基曰:『人皆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 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葉者,百發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氣力倦,弓撥矢鉤,一發不中,前功盡矣。』」 ~又見清。俞萬春《蕩寇志》第十七回〈即續原第87回〉:〈《蕩寇志》又名《結水滸全傳》,被視為《水滸傳》之續本自71回~至140回,末附「結子」一回。〉 「差官來一次,便滋擾一番,永清被他頭也吵昏了。可憐祝永清是武職,爵位又不大,平素又不貪贓,那裡來的錢財?真弄得個左支右絀。」 = = = = = = ~亦作「薪桂米珠」。言米貴如珍珠,柴貴似桂木。引喻民生物價高昂,百姓生活困苦。 ~典出《戰國策。楚策三》: 「蘇秦之楚,三日乃得見乎王。談卒,辭而行。楚王曰:『寡人聞先生,若聞古人。今先生乃不遠千里而臨寡人,曾不肯留,願聞其說。』 對〈蘇秦〉曰:『楚國之食貴於玉,薪貴于桂。謁者難得見如鬼,王難得見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見帝。』」 ~又見清。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五》: 「王公道:『馬先生大才,此去必然富貴。但長安乃米珠薪桂之地也,先生資釜既空,將何存立?』」 = = = = = = ~引教育部《成語》/「折衝尊俎」條: 「折衝,挫退敵人攻城的戰車。尊俎,古時盛裝酒肉的器皿,泛指宴席。「折衝尊俎」指在酒宴談判間,不以武力制敵取勝。」 按,「折衝尊俎」是一種運用外交多方斡旋追求雙贏之智慧,不是強凌弱眾暴寡的霸權征服,與孫子兵法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策略殊途同歸。 ~典出《戰國策。齊策五》: 「故曰衛鞅之始與秦王計也,謀約不下席,言於尊俎之間,謀成於堂上,而魏將以禽於齊矣。 衝櫓未施,而西河之外入於秦矣。此臣之所謂比之堂上,禽將戶內,拔城於尊俎之間,折衝席上者也。」 ~又出《晏子春秋。內篇。雜上》: 「仲尼聞之曰:『夫不出于尊俎之間,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謂也。可謂折衝矣!而太師其與焉。』」 = = = = = = ~肩摩,謂行人肩膀相摩擦;轂擊,狀車輛輪軸相撞擊。近似成語「摩肩接踵」。 肩摩轂擊,引喻市集行旅熙來攘往絡繹不絕,彼此摩肩接踵車輪相擦撞~形容都會要衢之繁華熱鬧。 ~典出《戰國策。齊策一》: 「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揚。」 ~又見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八回: 「話說陶子堯跟了眾人走進西薈芳,只見這弄堂裡面,熙來攘往,肩摩轂擊,那出進的轎子,更覺絡繹不絕。」 = = = = = = ~朋黨,集結黨派以聚勢爭權奪利。比周,相互勾結以掩護黨同伐異。 朋黨比周,指一群同人結黨營私,以排斥異己壯大勢力為專務。 朋黨比周〈網路分享〉
「從人說大王者,必謂齊西有強趙,南有韓、魏,負海之國也,地廣人眾,兵強士勇,雖有百秦,將無奈我何! 大王覽其說,而不察其至實。夫從人朋黨比周,莫不以從為可。」 ~又出《荀子。臣道》: 「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譽乎民,不卹公道通義,朋黨比周,以環主圖私為務,是篡臣者也。」 = = = = = = ~轅,車輛前部套在牲口兩側用以駕馭之直木。轍,車輪駛過地面所留之碾痕。 南轅北轍,喻行動或作為與目的〈任務目標〉反向而行。近似成語「背道而馳」。 ~典出《戰國策。魏策四》: 「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 ~又見民國。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十八回: 「你想這六條要求,與中央開出的六條款約,簡直是南轅北轍,相差甚遠,有甚麼和議可言!」 = = = = = = ~猶俗諺「提油桶救火」。謂救火不以水撲滅,卻抱著薪柴鋪蓋火場,火勢反而益加旺熾不可收拾。 引喻人們欲消除災殃或解決困境,其運用方法卻謬誤或不得要領,反而擴大禍端而治絲益棼。 ~典出《戰國策。魏策三》: 「且夫奸臣固皆欲以地事秦。以地事秦,譬猶抱薪而救火也,薪不盡,則火不止。今王不地有盡,而秦之求無窮,是薪火之說也。」 ~又出《淮南子。說山》: 「止言以言,止事以事,譬猶揚堁而弭塵,抱薪而救火。流言雪汙,譬猶以涅拭素也。」 = = = = = = ~引教育部《成語》/「矜功不立」條: 「矜,自誇。矜功不立,自以為能立大功而大功必不成。」~所謂功成不居,始能立大功而名就。 矜,有多音義;此處音ㄐㄧㄣ。引《禮記。表禮》注:「謂自尊大也。」 ~典出《戰國策。齊策四》: 「故曰:『矜功不立,虛願不至。』此皆幸樂其名,華而無其實德者也。 是以堯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湯有三輔,自古及今而能虛成名於天下者,無有。」 = = = = = = ~同義成語「積羽沉舟」。近似俗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亦引申「勿以惡小而為之」。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網路分享〉
~典出《戰國策。魏策一》: 「人主覽其辭,牽其說,惡得無眩哉?臣〈張儀〉聞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故願大王之熟計之也。」 ~又出《淮南子。繆稱》: 「君子不謂小善不足為也而舍之,小善積而為大善;不謂小不善為無傷也而為之,小不善積而為大不善。是故積羽沉舟,群輕折軸。故君子禁于微。」 = = = = = = ~本借戰國荊軻入秦,獻圖後匕見以行刺秦王政,表彰勇士不畏強權苛政奮起抗暴事蹟。 後以「圖窮匕見」引申別義~喻事情或圖謀發展至最後,因形跡敗露而現出真相。 ~典出《戰國策。燕策三》: 「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拔秦王之袖,右持匕首揕抗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 ~又見清末民初。葉聖陶《一個青年》: 「不意先生乃蓄別抱,圖窮匕見,爰有斯言。」 = = = = = = ~矯,矯正、匡正。革,變革、改革。矯國革俗,即匡正奢靡政事,移易鄙陋風俗。 按《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作「矯國更俗」。司馬貞索隱:「矯正國事,改更弊俗也。」 ~典出《戰國策。齊策六》: 「上輔孤主以制群臣;下養百姓以資說士。矯國革俗於天下,功名可立也。」 ~又出《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前兩句與《戰國策。齊策六》同〉 「上輔孤主以制群臣,下養百姓以資說士。矯國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棄世,東游於齊乎?」 = = = = = = ~縱橫,合縱連橫之策。捭闔〈ㄅㄞˇ ㄏㄜˊ〉,開陽閉合之勢。引喻巧妙運用外交動靜分合之策略。 縱橫捭闔〈網路分享〉
「《戰國策》所載大抵皆從橫捭闔、譎誑相輕、傾奪之說也。其事淺陋不足道,然而人讀之,則必鄉其說之工而忘共事之陋者,文辭之勝移之而已。」 ~又見《鬼谷子。捭闔》: 「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 = = = = = ~同義成語「峻阪鹽車」、「駿骨牽鹽」。引喻有二義: ①借辛棄疾詞:「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感喟宦途年華老邁,難堪明主重任。 ②借孟浩然詩:「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自憐才華遭抑默默無聞,歎蹉跎歲月不得施展。 ~典出《戰國策。楚策四》: 「君亦聞驥乎?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幕之。」 ~又見清。袁枚《與汪可舟書》: 「悠悠人世,本少知音;駿骨牽鹽,玄文覆醬。」 《戰國策新校注》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