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3/05 11:05:51瀏覽5274|回應74|推薦195 | |
◎《左傳》成語選輯: ~民國109年〈2020〉03.05 壹、前言: ㈠《左傳》成語典故頗眾,茲選錄通用十三則供參。 ㈡其他經典〈經史子集〉已錄相關成語者,原則不再重複。 《春秋左傳注》
春秋左傳簡介〈網路分享〉
http://blog.udn.com/Axeman/article?f_ART_CATE=1803852 = = = = = = = = = = = = ①卜晝卜夜: ~謂占卜白天和夜晚宴飲之吉凶。引喻君王不恤國計民生,夜以繼日宴樂無度。 ~典出《左傳。莊公二十三年》: 「飲桓公酒,樂。公曰:『以火繼之。』辭曰:『臣卜其晝,未卜其夜,不敢。』」 ~亦作「卜夜卜晝」。見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七: 「又冶蕩殊常,蠱惑萬狀,卜夜卜晝,靡有已時。尚嗛嗛不足,以是家為之彫。」 = = = = = = ~眚音ㄕㄥˇ,引《說文解字》:「眚,目病生翳也。」眚有多義,此處引申作過失、錯誤、德行有虧解。掩,言抹煞、掩蔽、遮蓋。 不以一眚掩大德,謂不因其人曾犯了過錯或德行有虧,而抹煞他的功績或施政幹才。 ~典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過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 = = = = = ~省語「不量力」。言高估本身實力〈才智、能力〉,勉強做螳臂擋車之事。反義詞「量力而為」。 螳臂擋車01〈網路新聞分享〉
~典出《左傳。隱公十一年》: 「君子是以知息之將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親親,不徵辭,不察有罪,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 ~又出《戰國策。齊策三》: 「〈淳于髡〉對曰:『薛不量其力,而為先王立清廟。荊固而攻之,清廟必危。』」 = = = = = = ~治,整理、清理;益,益加、越發;棼音ㄈㄣˊ,有多義,此處作紊亂、紛亂〈動詞〉解。 治絲益棼,借喻理絲找不出頭緒,反致越理越亂。引申欲解決問題卻不得其法,反使問題益加複雜。 ~典出《左傳。隱公四年》: 「公問於眾仲曰:『衛州吁其成乎?』對曰:『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 ~又見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九十九回: 「以今日外交吃緊,若舍事實而爭言法理,勢必曠日持久,治絲益棼,陸沉之憂,懸於眉睫。」 = = = = = = ~草木之根曰「本」。引《成語詞典》/「拔本塞原」條: ①比喻背棄根本。②剷除事物發生的根源。多用於壞事。亦作「拔本塞源」。 ~典出《左傳。昭公九年》: 「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餘一人。」 = = = = = = ~今俗作「相忍謀國」。言為了團體〈國家、社會...等〉之大義或利益,個人作出讓步以犧牲小我,成就大我。 ~典出《左傳。昭公元年》: 「叔孫歸,曾夭御季孫以勞之,旦及日中,不出。曾夭謂曾阜曰:『旦及日中,吾知罪矣。魯以相忍為國也,忍其外,不忍其內,焉用之?』」 = = = = = = ~引《成語詞典》/「病入膏肓」條: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典出《左傳。成公十年》: 「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又見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 「魯肅曰:『吾觀劉琦過於酒色,病入膏肓,今見面黃羸瘦,氣喘嘔血,不過半年,其人必死。那時往取荊州,劉備須無得推故。』」 膏肓穴〈新唐人亞太台分享〉
~結草,出自魯宣公十五年秦、晉輔氏之戰,晉將魏顆與秦將杜回司搏殺,一老人家結繩絆倒杜回就逮,以報答魏顆嫁女恩德典故。 典出《左傳。宣公十五年》: 「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報。」 ~銜環,亦作啣環,載自《續齊諧記》云:楊寶九歲時救護一隻黃雀養傷,當晚楊寶夢一黃衣童子前來拜謝,為感恩特銜白環四枚相贈軼事。 典出《後漢書。楊震傳》李賢注引《續齊諧記》: 「其夜有黃衣童子向寶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愛救拯,實感成濟。』以白環四枚與寶:『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當如此環矣。』」 = = = = = = ~或作「楚有材,晉實用」。楚國人才為晉國効力。引申本國人才外流,為他國所用。 ~典出《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令尹子木與之語,問晉故焉。且曰:『晉大夫與楚孰賢?』對曰:『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雖楚有才,晉實用之。』」 ~又見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回: 「就如從前派到美國去的學生,回來了也不用,此刻有多少在外頭當洋行買辦,當律師翻譯的。我花了錢,教出了人,卻教外國人去用,這才是“楚材晉用”呢。」 = = = = = = ~引《成語詞典》/「數典忘祖」條: 「數,數著說;典,指歷來的制度、事蹟。談論歷來的制度、事蹟時,把自己祖先的職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對於本國歷史的無知。」 ~典出《左傳。昭公十五年》: 「且昔而高祖孫伯黶司晉之典籍,以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晉於是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後也,何故忘之?籍談不能對。賓出,王曰: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 ~又見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 「枚祖籍慈溪,為兄部民,因生長杭州,數典忘祖。」 = = = = = = ~引《成語詞典》/「輔車相依」條: 「輔,頰骨;車,齒床。頰骨和齒床互相依靠。比喻兩者關係密切,互相依存。」 輔車相依〈網路分享〉
相似成語如「唇亡齒寒」或「唇竭齒寒」。見《莊子。胠篋》:「故曰:唇竭齒寒,魯酒薄而邯鄲圍,聖人生而大盜起。」 ~典出《左傳。僖公五年》: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翫。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 = = = = = ~引《成語詞典》/「斷章取義」條: 「斷,截斷;章,音樂一曲為一章。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 原指作者截引《詩經》中某篇詩以表達己意,只取所需而忽略原詩旨意。後引申將他人談話或文章擷取負面片語扭曲全文原意,以達成貶損對方之目的。 ~典出《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曰:宗不余辟,余獨焉辟之。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惡識宗,癸言王何而反之。」 ~又見民國。朱自清《清華的一日》: 「宋人攻擊王介甫,說他將明妃寫成一個不忠君不愛國的人,其實是斷章取義,故入人罪。」 = = = = = = ~魑魅〈ㄔ ㄇㄟˋ〉,魑通「螭」,似龍無角猛獸;魅,天地間精靈也。泛指山中精怪。魍魎〈ㄨㄤˇ ㄌ一ㄤˇ〉,別稱「罔兩」、「罔閬」,水中精怪。 同「螭魅罔兩」。原泛指古代傳說中之山澤鬼怪;後引申為各種惡人或作怪小人。 ~典出《左傳。宣公三年》: 「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于上下,以承天休。」 ~亦載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一回》: 「又見那騰雲的,身披霞帔;受籙的,腰掛金魚。僧尼道俗,走獸飛禽,魑魅魍魎,滔滔都奔走那輪迴之下,各進其道。」 [附錄] ~清代文學家顧貞觀憐惜江南才子吳兆騫無辜受科考弊案連累,流放寧古塔千里充軍,乃題《金縷曲》二首,以「魑魅搏人」隱諷官場翻雲覆雨株連陋習。 節錄顧貞觀《金縷曲》前段: 季子平安否? 〈參閱《維基百科》/「魑魅魍魎」條:〉
魑魅魍魎01〈互動百科分享〉
魑魅魍魎02〈百度百科分享〉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