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14 15:24:45瀏覽26743|回應1|推薦32 | |
姑且不論「全美記協」這項聲明是否有「干涉他國內政」的嫌疑﹔在獻金疑雲尚未釐清之前,有幾項事實倒是頗耐人尋味﹕ 在歷經多年的「民主轉型期」後,不論流行文化、政治制度、競選花招、乃至於教改…. 都言必稱美國的情況下,我們的媒體環境卻好像進步得有限。外國的無冕王可以「濫用」言論自由大挖官員以至於總統、第一夫人的醜事﹔尼克森時代,新聞界甚至可以根據一個子虛烏有的線民(深喉嚨),揭發水門案,迫使尼克森下台。而我們的媒體卻還得在群眾暴力、黑、白道「修理」、財團暴力、以及「評議」的壓力下討生活。 美國開國元勳傑佛遜如是說﹕「沒有什麼是政府不該被監察的,…. 如果政府是良善的,對於公道的攻擊,實在用不著害怕,真理經過爭辯而自明。…. 若是政府對逢迎或非難不予理會,亦不失光明正大,但若縱容前者而迫害後者,那就是卑鄙有罪了。」值得注意的是,這番話是在帝制政敵惡意攻訐下的反應﹔時傑佛遜任職國務卿,並由其立下了在職其間不予言論反擊的典範。握有愈大權力的人,理應受到最多的監督、最嚴厲的懷疑,這恐怕才是防止腐敗的不二法門。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輿論機制似乎也退化了,記者的使命從發掘真象退化到搶獨家新聞、社論從針砭時政退化到為了市場而平衡報導,下焉者甚且因言廢人﹔談到風骨,恐怕亦難與戒嚴時代的老報人(如雷震案)相提並論。報導內容不是三分鐘熱度,就是流於膚淺﹔舉例來說﹕本年度外貿出超創下新高,但關稅收入、高雄港營運、就業率卻迭創新低,卻沒人發掘背後的真正原因。報導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而非熱度,恐怕才真正是挖掘真象、發奸伏惡的力量。 在台灣公權力中風、傳統道德觀及宗教約束力癱瘓、民代不是媚俗作秀、就是僅能代表黑金、派系、政黨、甚至個人利益的情況下。如果第四權––輿論,還不能挺身而出、負起教育民眾、喚起民眾的責任,台灣的未來,恐怕將是黑暗的。 在此,除了希望政治人物能有傑佛遜的氣度,能因此一事件建立憲政慣例,則小瑕不掩大瑜,定能重獲國內外媒體的尊敬,亦將為後世所景仰。也期待立委諸公能早日研擬言論及人身自由保護條款,以落實憲法保障言論自由的精神﹔更期盼輿論界能儘速確立資深及獨立撰稿人制度、強化公會功能,以期能秉董狐之筆,救救危在旦夕的台灣。 這篇社評,筆者於1997年本黨「投管會」主委劉泰英控告亞洲周刊時完成,並於某「大」報刊出。白曉燕案、劉邦友案、尹清楓案 …至今未破的三大刑案也在同時發生。 十年一覺黃梁夢,時間過得真快、台灣也沉淪得真快。 當我們回顧此一事件,我們清楚的看到當年中國國民黨失去民心、以致於在三年後失去政權的脈絡與過程。十年後,除了少數電視台以外,我們卻只能看到媒體的繼續墮落,終至於淪為捍衛腐敗與為某個個人造神的宣傳工具。 「投管會」的夢魘真的過去了嗎? 何以當年偌大一個國民黨、偌大一個全代會、偌大一個中常會,「咨爾多士」,卻無法為民先鋒?何以阻卻不了少數幾個人的腐敗與質變?何以一個全體黨員的公僕---「投管會」或地方黨部幾個敗類黨工,可以凌駕廣大黨員的意志,公然強姦中國國民黨自 國父立黨以來的黨魂? 中正紀念堂毀了。 這十年來,我們清楚看到從第一權到第四權的逐步毀滅,在民進黨政權的貪腐與台獨囈語不斷的坐大過程中,我們也清楚看到了所有防腐機制的消失、與反對黨的無力與失職。 因為沒有光,所以黑暗。
「沒有什麼是政府不該被監察的,…. 如果政府是良善的,對於公道的攻擊,實在用不著害怕,真理經過爭辯而自明。」 對一個政府如此,對一個理當做為防腐劑的黨本身來說,更是如此。
Jefferson一生風流韻事不斷, 但是, 為人與做官, 倒是非常的潔癖。 因為,此人晚年散盡家產,把錢都花在蓋大學與救濟窮人與窮學生身上, 以致於衣衫藍縷、三餐不繼、房子與農場搞到差點快被銀行查封:於是乎, 一個記者看不下去了, 寫了一篇新聞稿。 不論古今中外,人民永遠不會忘了一位好官,美國人當然沒忘了他, 捐款如雪片般飛來, 暫時解決了他的財務危機。 參眾兩院立刻立法保障卸任元首優遇, 免得以後又發生這種丟美利堅合眾國臉的事情。
台開案出庭時的投管會主委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