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血色斑斑…隱翅蟲獻吻 皮膚科|醫學美容|淨膚|飛梭雷射|微整形|玻尿酸|微晶瓷|痘疤|除毛|肉毒桿菌|喬雅登|Juvederm|淚溝|隆鼻|法令紋
2010/07/26 11:24:56瀏覽2428|回應0|推薦12

皮膚科

廿歲的進滕(化名),很緊張地走進診間,指著前臂上的疹子給我看說:「醫師,我是不是得了『皮蛇』啊?好痛!」

  仔細觀察他的皮膚病灶,在左前臂處有一大條紅色斑塊,中間帶點水泡、膿及些許潰瘍。我說:「這是典型的『隱翅蟲皮膚炎』,在大雨過後很常見。你是不是有把什麼蟲子打死?」

  「沒啊,我昨天晚上看電視的歌唱節目時,都還好好的,但今天早上醒來就這樣了啊!」進滕疑惑地回答。

給予適當治療後,病灶在一個星期左右就好了,但留下了黑黑的色素沉澱。

  連日來的豪雨,讓門診中「隱翅蟲皮膚炎」的病患也跟著多了起來。隱翅蟲屬甲蟲類,長約0.5至1公分,寬約2公厘,因翅膀不明顯而得名。台灣常見的種類,胸部呈鐵青色,腹部呈黃、黑相間的環紋。民間好像俗稱「翹屁股(閩南語)」。牠喜好棲息於草叢、樹林及水田中,常常在大雨過後傾巢而出。

隱翅蟲本身不會咬人,但其體內的「隱翅蟲素」對皮膚有很強的發泡性、刺激性及腐蝕性。當蟲子在人體皮膚上爬行時,分泌的體液就會刺激皮膚,產生線狀膿,有灼熱及刺痛感,癢則不常見。

  如果去抓它,手上沾到了毒液,又抓別處皮膚,則會拉出許多不規則排列的條狀潰爛紅斑,又因為會痛,病患常常以為得了「皮蛇(帶狀 疹)」。另外,不規則的線條狀潰爛,有時也會被誤會成被家庭暴力或被虐待,而冤枉人。

  若將蟲子壓死,毒液會大量噴濺而出,形成大片的糜爛性紅斑。若在關節處被夾死,則會形成「親吻病灶」,意即皮膚皺褶的兩側呈現對稱性的糜爛。

隱翅蟲的蟲體很小,喜歡飛向有光線的地方,因此能穿過一般居家的紗窗,飛進開著燈的屋子內。病患因睡覺時不自覺地去抓停在身上的隱翅蟲,或是蟲子被身體壓死而致病。

  治療上,給予適當的口服及外用藥,病灶通常於一星期左右會乾掉、脫皮而復原。但它所產生的黑色素沉澱,要一、兩個月才會褪掉。只要不要造成次發的細菌感染引發嚴重潰瘍,一般不會留疤。

     預防上,除了緊閉窗戶,開冷氣並關燈睡覺外,很難有其他更有效的方法來阻隔隱翅蟲進到屋內。尤其居家附近有樹木草叢者,更需特別注意。若發現蟲子已停留在皮膚上,用嘴輕輕吹開即可,不要將牠打死。若已打死,快用大量清水沖洗。手不要到處亂抓,趕快洗淨,然後儘速就醫。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exLin2&aid=426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