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臺灣歡喜迎新年,美國熱鬧拼大選
2008/02/06 15:06:02瀏覽283|回應0|推薦2

上個月臺灣立委選舉結束後,一堆人大罵選舉制度不公平、選票不等值,嚷著要修改、要釋憲。先且不論當年領頭主張國會減半的是哪位聖人,也不管是哪位皇帝堅持席次減半是他必須完成的目標,也不要管當時是哪些委員開香檳慶祝國會改革成功,選舉制度再怎麼改,都會有使人垢病之處。而要說選票不等值,不如來看看美國的例子。

今天是超級星期二,全美有二十四州加上屬地舉行黨內初選。在民主黨方面,選舉結果將決定52%的選舉代表(delegate)參加八月底的全國代表大會,共和黨則是41%(在九月初舉行全國代表大會)。雖然不是一日定江山,但就美國總統大選而言卻是關鍵的一天。

然而在一個月之前愛荷華州舉行初選後,兩黨候選人的行情就受到很大的影響;如果沒有搶到前三名,你大概就可以準備開始寫退選聲明。美國初選由愛荷華州打頭陣,在一月三日舉行,一直到六月三日才結束,只是等到那時才舉行初選的州(民主黨是南達科他和蒙大拿,共和黨是新墨西哥及南達科他)對兩黨由誰勝出大致沒決定的份兒了(除非候選人拉鋸嚴重,但這情形很少出現)。今年不到23萬人參加愛荷華民主黨初選,共和黨部份則是12萬左右。今年算是好的,2000年不到6萬人參加民主黨初選,共和黨不到9萬人。但是這十幾二十萬人就會造成西瓜偎大邊的情勢:勝者媒體加油添醋爭相報導(像是今年冷門出線的Mike Huckabee);敗者,尤其是原本被看好的,就像落水狗,媒體不斷檢驗其敗選原因,有的沒的都變成大新聞(2004年的Howard Dean就是最好的例子)。今年民主黨有兩位候選人在愛荷華民主黨初選後陣亡退選。

當然愛荷華不會決定一切,5天後我們來到新罕布什爾(共和黨夾了個懷俄明在1月5日),選舉指標州。贏了新罕布什爾的候選人,或是起碼表現不錯,媒體就大捧特捧,一兩週後就可以乘勝追擊(今年的John McCain就是這樣起死回生的)。有多少人參加今年的新罕布什爾初選?45萬出頭,打破了2000年的記錄39萬6千人。新罕布什爾初選後,那些沒搶到前三名的候選人死鴨子嘴硬,還試著說服選民他們還有希望,有自知之明的見不好就收,民主黨再減一人。

下一站是1月15日密西根,不像愛荷華和新罕布什爾,密西根是大州,人口多且多元化。今年投票日又冷又下大雪,投票人數不如預期,大約只有20%的投票人口(700萬)投了票(這還是史上第三高)。Hillary Clinton贏了,但是因為密西根違反了黨部規定,把初選日期提前,投票結果不算數,也就是說,在八月的黨代表大會密西根本來可以有156個代表人,現在一個不剩,除非黨部改變決定。

1月19日輪到內華達,共和黨加上南卡羅萊納(民主黨的南卡初選日是1月26日)。到這時,那些咬牙苦撐的候選人知道大勢以去,他們也知道不可能募到競選經費,也一一退選。所以在短短三個星期左右的時間,5個州、兩百萬人,替2億投票人口淘汰了大半的候選人。就算退選中有你欣賞得不得了的也沒辦法了。

1月30日又是一個大州,佛羅里達。在共和黨部份(路易斯安那、夏威夷、緬因州分別在1/22,1/25-2/5及2/1-3初選),去年全國民調居冠、知名度最高,卻因起步晚而將一切押在佛州的前紐約市長Giuliani賭輸了而落寞退出。在民主黨部份,因為佛州違反黨部規定提前初選,雖然 Clinton贏了佛州,結果和密西根一樣不算數。諷刺的是,美國屬地薩摩亞(Samoa)將推出12位代表出席黨員大會。如果黨部不改初衷,堅持密西根和佛羅里達的選舉不算數,薩摩亞的7萬人口(不清楚多少是民主黨員)將比有超過4百萬黨員的佛州和7百萬選民的密西根(密西根沒有黨員登記)有更多的黨員代表。

很多人批評這種初選時間表對晚舉行初選的州不公平,這也是密西根和佛羅里達將選舉提前的原因。但更多人指出,選舉耗費極大,有些沒有財力但有實力的候選人可藉在小州的勝利奠定基礎,進而製造出全國性的知名度。小州的競選要求候選人跑基層,迫使他們更了解選民心聲。另外,如果小州和大州同時舉行初選,候選人必定跑到選票多的大州找選票,而小州的需求就會被忽略。再有人說,愛荷華並不會決定一切;Bill Clinton在1992年愛荷華初選慘敗,最後還是獲得提名更贏得大選。

在這些初選中,各州有各州的規定;有些是整碗捧去,贏了一票就贏了整州(共和黨大致如此),有些是照比例分配。雖然Hillary贏了指標州新罕布什爾,因為差距不是特別大,所以她也不敢說自己得到壓倒性勝利,還是得和Obama分一杯羹。

再說到選票「不等值」,共和黨加州初選就是一個例子。舊金山是出了名的「自由」(liberal),共和黨人口少得可憐。橘郡(Orange County)則極為保守,是共和黨的天堂。但因為他們採取贏者全拿(winner-take-all)的公式,舊金山和橘郡同樣擁有3個選舉代表人。以全州來說,54%的共和黨員集中住在18個選區,這些選民將選出54個代表。其他的46%分散在35個選區,他們決定105個代表。也就是說,那些住在共和黨人口集中的選區的選民,他們的票只值其他選區的一半。

黨內搏鬥廝殺後,11月的總統大選採贏者全拿。在Al Gore輸了2000年的選舉後,就有許多人開始大聲疾呼修改選制。美國總統選舉史上,只有在1824,1876,1888和2000年發生了候選人取得多數選票卻輸了大選的情形(在1824年,並不是每個州都舉行直接投票,所以總投票人數不能確定,那年的總統是由眾議院決定的)。當然有人說這種情形發生一次就是不公平,更有人抗議,認為住在傳統上十分「共和黨」或「民主黨」的選民很吃虧。譬如說住在肯德基的民主黨員,因為他的州十之八九會被共和黨拿下,他的選票就不算數。有些候選人認為反正這個州全無希望或早就是囊中之物而根本不去競選,對這些州也不公平。但支持者認為唯有如此才能確保當選人擁有全國性的普遍支持,延續美國立國之本的聯邦制度,否則候選人會集中在一些人口眾多的地區尋求選票,人口少的州就沒人管了。

所以不要說選票不等值,美國還有選票不算數的情形。要求改革的聲音也不小,但怎麼改都有問題。不過重要的是,沒有候選人在輸了之後大怪制度不公。他們總是很有禮貌的(不管是真是假)的恭喜對手,並承諾自己要更努力,持續為民眾服務。這樣,才是民主的真諦。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googoo&aid=1599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