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牌掩盖不了虚弱和不义
2010/10/14 09:54:10瀏覽205|回應0|推薦0

草 云
   
    你不相信执导《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和执导《英雄》和《金陵十三钗》的导演在把握素材、演绎主题和艺术表现力上存在巨大差距吗?前者就是策划执导伦敦奥运开幕式的丹尼尔·博伊尔,后者就是策划、执导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张艺谋。两场开幕式除了在艺术水准和主题表达上高下分明,更令人惊诧莫名的是,前者的花费是后者花费的300分之一。丹尼尔·博伊尔不但在作品中体现了他的人类平等意识、表现了他对虚伪、贪婪和伪善的鄙视,还在实际行动上体现了他的这个普世理念——花费四个小时和参与演出的一万多名志愿者一一握手,表示感谢。相信这样的安排也是出自他和他的团队之手,让奥运圣火入场时首先映照场地建设者——建筑蓝领群体。而4年前的北京奥运的同一时刻,建设场馆的工人却早早被打发驱赶回老家、即使留在京城的也被勒令呆在工棚里不得随意外出。不知道丹尼尔·博伊尔从事这项工作报酬多少,也不知道张艺谋从北京奥运搞了多少钱,但刚刚揭露出来的铁道部一桩丑闻就牵涉到张艺谋,他为一部长度不过5到10分钟的电视片挂个名就到手250万元,据测算,这部烂片的全部成本至多55万元。
    关于两场开幕式孰优孰劣不是问题的问题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5毛们竟然恬不知耻地叫嚣今后100年也没有一届奥运的开幕式会超过京奥。诚然,那样的挥金如土,那样的权力崇拜,那样掩盖烂疮的奢华,那样的自我标榜和虚伪,可能真的没有哪个国家会意图效仿和超越,正像二战以后没有国家意图效仿和超越法西斯炮制的柏林奥运一样,京奥也是独此一份。它只是权势者搜罗记忆时借以炫耀的一幕,留给这个国家的不过是繁华转瞬即逝的幻影。仅仅从两个国度起用的两个观念、操守、人格、艺术和审美情趣截然不同的导演的身上,就能得出这个结论:伦敦的人和事更具有原本主旨的社会主义,而北京的人和事更像红色经典描述的从头到脚流淌着脓和血的资本主义。
    开幕式以后接下来的赛程和反应还在进一步佐证这个结论。我们开动了一切宣传机器来证明我们是多么强大,国家对金牌的倾倒和迷恋竟然远远超过了它的人民。你可以在一切可以用文字、声响和视频显示的地方听到看到金牌的鼓噪和狂欢。厌倦了也不行,他要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告诉你,昨天、今天,几天来我们夺得多少块金牌,明天,后天,我们还会得到多少块金牌。对金牌几乎患上了严重的饥渴症和依赖症。一个十分具有讽刺意味的参照国就是染上同样病症的朝鲜。这个全世界最黑暗的国家在争得三块奖牌以后,终于再也克制不住难耐的狂躁而发作,发出这样的叫嚣:一部分心术不正的敌对势力恶言诋毁说,在伦敦奥运会,我们朝鲜代表团顶多收获一枚银牌,而且会出现最差的纪录。但是,我们朝鲜选手的表现彻底回击了这一言论,狠狠地打了敌人的后脑勺,这是一件多么痛快淋漓的事情。我们朝鲜儿女太了不起了,他们是最棒的!敌对势力简直太不了解朝鲜了,他们的悲剧就在于此。奉劝他们,如果不想再在世界人民面前丢脸的话,最好从现在开始,努力了解我们朝鲜人民是怎样的人民,我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怎样的国家。(朝鲜中央通讯社:《健儿狠狠打击敌人 敌人悲剧了》)你看,他们不惜用最夸张的词语赞扬自己的人民和选手。其实,他们是逮住机会在自我标榜。地球人都知道,人民在这个国家统治者眼里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体育赛事成了他们对抗文明的战场,选手不过是任由他们驱使的炮灰。和这个国家惺惺相惜的国家多么想这样说,但他们知道这样说会适得其反,后果很严重,他们宁愿让金牌数量说话,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体育被利用来对抗进步和现代文明由来已久。从法西斯到前苏联和东欧假社会主义真极权主义国家愈演愈烈。他们不约而同地意识到,对抗现代文明要做两件事,一是不惜任何代价发展核武——我可以随时随地毁灭你,你却不敢轻易动我一根毫毛;二是不惜一切代价在世界体育赛事上夺得最多的金牌。就是为了说狠话,以此尽情羞辱文明世界,同时威吓自己的人民休得做非分之想。这就是穷得夜间被卫星发现一片黑暗的朝鲜竟然也要不择手段地抢夺奖牌的原因。但不幸的是,法西斯主办的奥运已经成为史上最肮脏、最丑恶的奥运,前苏联和东德等卫星国的体育辉煌也随风逝去、留下的是伤痛、服食禁药的丑闻和举国体制倒塌的一片废墟。
    我们在观赏了伦敦奥运平和节俭象征文明进程的开幕式以后,正在观看文明体育大军和来自极权国家创造的举国体制孕育的选手之间的较量。其中有人类共同的向上的天性,还有规则、公平和正义,当然也有隐藏的丑恶和罪行。但是,无论金牌怎样分配,怎样被巧取豪夺,美、平等和力量是主色调,开幕式所表现的主题早已压倒了京奥所暴露的丑陋,也消解了那一届的金牌大户的傲慢和虚骄。再来一次夺金狂潮又会怎样?难道可以掩盖外强中干的虚弱和不义的本质?难道文明的伦敦还比不上一座一场大雨就叫他泡汤的风行丛林规则的帝都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8964zzy&aid=449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