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4/04 10:00:00瀏覽266|回應0|推薦0 | |
🌸🌱 清明節!🌸🌱
🌞 24節氣 從清代開始,另行確定以春分點為0度,並將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定為一個節氣或中氣,如今這些中氣和節氣統稱為「節氣」;而清明節則是中國農曆中的一個重要節氣,屬於二十四節氣之一。這二十四節氣將一年平均分為24等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四季的變化,以便做出相應的農事安排。因此清明節是根據太陽到達黃經15°而確定的,通常在公曆4月4日、4月5日或4月6日舉行。 元 ‧ 吳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寫道:「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
🌳 由來與歷史故事 清明節最重要的習俗,如祭祖、踏青等活動,主要源自於「寒食節」和「上巳節」的傳統。 「寒食節」,又被稱為「禁火節」,其起源傳承自晉獻公的兒子重耳在逃亡時受到忠臣介子推的幫助,甚至有次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割下了自己的肉煮給他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成為晉文公,但介子推卻選擇了與母親回鄉隱居。晉文公才趕忙親自帶人前往介之推的老家綿山,但因山路險況尋人未果,大臣獻計建議放火燒山、逼出介之推,但大火燃盡後仍不見介之推的身影,上山尋找才發現介之推背著老母親被燒死在柳樹下。晉文公為紀念介之推這位忠臣,明令天下,將介之推的忌日定為寒食節,在這天全國百姓都不許生火煮飯、只許吃冷食。 隔年寒食節,晉文公前往綿山欲祭祀介之推。隔日上山時,發現當初介之推倚靠的那棵柳樹已冒出新芽,晉文公便折下一段柳枝做成圈戴在頭上,將這棵柳樹命名為「清明柳」,並下令將每年寒食節隔日定為清明節。這就是清明節由來的故事! 「上巳節」,也被稱為三月三、三月節,原定在春天的第一個巳日,後來移至農曆3月3日,因此有時被稱為「小清明」。這一天最重要的習俗是「祓禊」儀式,意指淨化身心。不論是達官貴人或平民百姓,都會到河中沐浴淨身,以潔淨身心、迎接春天。除此之外,男男女女也會趁著這天出遊踏青、相約談情,上巳節也被譽為古代的情人節。 在唐代唐玄宗年間,曾將掃墓習俗訂在清明節前的寒食節,然而因兩者時間過於接近,宋代後,寒食和清明逐漸合併,形成了現今的清明節。上巳節的習俗也隨著時間融入清明節慶祝活動之中,至今仍是人們慶祝清明節的一部分。
💧 天氣變化和節氣知識 《曆書》中對於清明的描述如下:「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潔顯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齊,故名也。」清明節的天氣常常變化無常,正如杜牧的詩中所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也是因為清明節時節氣交替、吹東南暖風、天氣晴雨不定,但大家無論如何都會樂在其中! 諺語有一說:「雨淋墓頭紙,日曝穀雨田」,意指如果清明的時候下雨,到了穀雨那天就會天氣晴朗。另外還有一句俗諺更說:「清明晴魚高上坪,清明雨魚埤下死」,清明時節吹的是溫暖的東南風,氣溫逐漸上升,通常會帶來豐沛的雨水;相反,如果當天下雨,未來可能會出現乾旱的情況。
🌿 傳統習俗與活動 《逸周書 · 時訓解》有曰:「清明之日桐始華,後五日田鼠化為鴽,後五日虹始見。」 清初 ‧ 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 · 歲時雜戲》(1758)也詳細介紹了清明節期間掃墓和遊玩的場景:「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提酌挈盆,輪轂相望。各攜紙鳶線軸,祭掃畢,即於墳前施放較勝」 這時候天氣晴朗、草木吐翠,正是郊遊踏青的絕佳季節,人們會到郊外欣賞大自然的美景,感受春天的氣息。掃墓祭祖的人們會整理祖墳、祭拜先人,表達對已故親人的思念之情。小編整理以下幾個常聽到人們在討論的習俗提供您參考:
🧸清明節祭祀準備的供品 清明祭祖,除了準備祭拜祖先的供品,還須準備后土(土地公)及地藏王菩薩的供品喔!
❗清明節祭祀禁忌
📍台灣的清明節 在臺灣漢人當中,有七成以上是閩南後裔,所以大多數人的掃墓習俗跟閩南相似。另外,因為民眾來自不同的祖籍和族群(像是福建泉州閩南人、漳州閩南人、潮汕人、客家人、外省人等),所以掃墓的日期各有不同。民眾並不一定在清明節這一天掃墓,例如客家人從春節開始就可以掃墓,而漳州人則在上巳節(小清明)掃墓。而且由於要等待宗族親戚一起祭掃,臺灣人經常自行調整掃墓的時間,通常在清明或小清明前後半個月內都是合適的。 國民政府原本並未放假清明節。1972年政府將清明節訂為國定假日、放假一天。1975年4月5日蔣中正過世,將其逝世紀念併於此日舉行。此後越來越多的宗族依據祖俗、顧慮到現代社會工作假期的安排,選擇在清明節聚在一起祭祀。在臺灣,清明節掃墓、祭祖已成為文化習俗之一。 民間的清明節掃墓可以分成兩種儀式,一是「掛紙」*1,另一種是「培墓」*2(puē-bōng/puē-bōo/pěr-bōo)。掃墓在閩南話中稱為揫墓(tshiû-bōo)、拜墓(pài-bōng)、上墓(tshiūnn-bōo)、掛墓紙(kuì-bōo-tsuá)、硩墓紙(teh-bōng-tsuá)、探墓厝(thàm-bōng-tshù/thàm-bōo-tshù)等。 各地的閩南人掃墓禁忌不同,清理土葬墳墓通常需要跋山涉水,耗費大量體力。一般會在飽腹後再上山掃墓,古時的掃墓傳統是寒食,通常不生火煮飯。掃墓者吃的是生食、草粿、潤餅、刈包等。直到掃墓結束後才會生火煮飯,吃熟食。 一般來說,先祭拜土地神再祭拜祖先,但如果先祖是高官或者有爵位,則先祭祖,並可燒壽金,然後再祭拜土地神。通常除了線香、蠟燭、紙錢、燒酒、鮮花之外,不放置供品。如果放置了牲禮、粿餅等供品,則稱為「培墓」。一次「培墓」需要連續進行三年,通常是新墳、新葬、撿骨、重修墳墓或家族成員考取知名大學、公務員、留學等喜慶之事,才會執行。有些閩南人會準備水果、白煮蛋(或鹹鴨蛋)、茶和香菸等來祭祀。祭祀時口中念著「果子不是禮,有掃無祭」,以表示這並非培墓,也可以避免培墓連續三年的規定。通常水果不用蕃茄、番石榴、釋迦,如同祭祀神靈;有些人不用鳳梨,因為鳳梨象徵著墳墓興旺(死者增多)。慣例上,去世三年以上的死者可以使用刈金、四方金或九金,有些地方還會加燒金白錢;而去世未滿三年的死者,則只能使用銀類紙錢(大銀、小銀等),不能燒金類紙錢。異姓親屬(外孫、外曾孫、已嫁出去的女兒或孫女)掃墓時,通常只燒刈金、四方金或九金,南臺灣則燒蓮花金,稱為「查某子金」,不燒銀類紙錢。有些地區是死者過世未滿三年就改燒銀紙,有些地區則直接破例燒金類紙錢。 如果犯了禁忌,就摘一株青草含在口中(或者嚼一嚼),說「不識代誌,無禁無忌」(不懂事,不犯禁忌),然後吐掉。 掃墓在客家話中稱「掛紙」(意指將墓紙壓在墳塋上的意思)、「掛地」、「打醮墓」臺灣客家人掃墓習俗不同於閩南人,在不同地區又有不同的掃墓文化,時間不固定。臺灣北部桃竹地區的客家人(尤其是新竹地區),多半選在天穿日之後;苗栗和臺中一帶的客家人通常在元宵節次日之後至清明前,也有些在新春大年初一或大年初二就開始掃墓;而南臺灣六堆一帶的客家人,則由福德伯公生到清明之間任選一天來掃墓。 *1. 掛紙 掛紙,又稱作「壓墓紙」,是清明節掃墓時常見的一種儀式。人們會在墓碑、後土及墳墓四周放上兩三張黃紙或五色紙,再用石頭或土塊壓著,或者直接將「墓紙」撒在墳墓上。這種做法是為了做記號,表示這座墳墓已有後嗣來祭拜過,並帶有一種保護的意味。 這一習俗源自於漢高祖劉邦的一個故事。劉邦統一天下後,想回鄉祭拜父母,但多年過去,墓地早已淹沒在荒草之中,且因長時間的日曬雨淋,墓碑字跡已不可辨認。劉邦一時找不到父母的墓碑,於是將一張紙撕成碎片,向上天祈求能找到父母的墓碑。他將碎片撒向天空,發現有一紙片緊緊貼附在某塊墓碑上,不管風怎麼吹也不會動。上前一看,果然是其父母的墓碑。這一故事流傳後,人們便開始在墓碑上用石頭壓紙,以示這塊地有主,有其後代子嗣會來掃墓,已祭拜過、不得破壞。 *2. 培墓 「培墓」是指整理墳墓及周邊環境,包括清理雜草、添土補壤、整修墳墓、加強描填墓碑上的刻字等工作。根據傳統習俗,並非每次清明節掃墓都需要培墓,通常只有在新墳的前三年,或者家中有新婚添喜、添丁添孫、購置新居、升官升職、金榜題名等喜慶之事時,才會需要進行培墓的儀式。過去由於培墓需要連續進行三年,因此僅有富有家庭才能負擔得起,而一般家庭則根據情況而定;現代社會則已經沒有太多的限制,人們對於培墓的看法和作法也有所改變。 👉和清明節有關的英文 清明節:Qingming Festival / Tomb Sweeping Day 燒紙錢:Burn joss paper 燒香:Burn incense / stick 祭拜祖先:Worship ancestors 供品:Food offerings / Sacrificial offerings 潤餅:Spring roll / Popiah 草仔粿:Hakka rice cake / Caozaiguo 希望大家在這個清明節能夠享受美好時光,記得尊敬祖先、珍惜親情、感恩生活!🌸✨ --------------------------------------------------------- 加官方LINE@將有專人為您線上服務~ 【LINE I D】@wystamp - 也歡迎蒞臨門市參觀選購,要記得先預約喔~ 【台北門市】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48巷5-5號 (預約制,無現場刻章服務) 【板南線】忠孝新生2號出口 【連絡電話】02-2358-1811 - 【台南門市】台南市東區東門路三段37巷21號 (預約制) 【連絡電話】0907-077-126 - 【唯原工藝官網】https://wystamp.com.tw/ 【Instagram_印材介紹】@wystamp 【Instagram_客定成品】@linxiaoming2691 【Instagram_滿月剃頭】@wycraft1105 --------------------------------------------------------- #唯原工藝 #wystamp #印章店 #印章專賣店 #stamp #seal #刻印章推薦 #手工印章 #印章 #傳統工藝 #清明 #24節氣 #寒食節 #上巳節 #清明節 #傳統節日 #祭祖掃墓 #踏青賞春 #清明節文化 #臺灣傳統習俗 #掃墓祭祖 #宗族傳統 #民間信仰 #家族聚會 #祭祀儀式 #臺灣文化 #壓墓紙 #清明節的英文 #AI繪圖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