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宗教信仰的證據
2021/02/22 09:53:13瀏覽20|回應0|推薦0

[轉貼].4---慶十八.

下列的文章與書籍,提供了越來越多的論證,讓宗教信仰中的靈魂、超意識、神佛上帝、業報輪迴……,乃是確實存有---很值得有宗教信仰的人細讀,可堅定個人的信心,慶幸如是的選擇是睿智而正確的,更加的歡喜踴躍向前行;至於某些拒絕”神佛”乃至嘲諷”宗教”而自詡為科學家或無神論的人們,也可藉由此書提出的各種論證,重新審查自己的”否定”立場,有沒有多少陷於無知的傲慢與輕率? 

存在證據?醫學博士曝瀕死案例 大腦停轉後仍可思考   2021/02/19

死後世界對生者是個謎,不少科學家致力研究人們瀕死經驗(NDE企图接近真相。美國相關領域專家披露多份案例,不少有著相關經驗人們在大腦被偵測到停止運作後,意識仍可清楚感知周圍,讓研究者認為所謂的「精神世界」,甚至俗稱「靈魂」可能真實存在。……按過去研究統計,在一度瀕臨死亡後成功被救回人們中,約有1至2成會回報他們曾經歷一至多種瀕死經驗,其中有2可回憶起醫護人員在搶救他們時所採取舉動。……學界至今共識均認為,思維、意識就是大腦所負責工作,然而,在極端狀態下,腦組織受到重創因故運作時,某些人卻可保有意識思考能力,甚至知曉本應仰賴五官方可感受到客觀事實,透過當前科學所解釋。……

 

跨越文化「靈魂出竅」經驗2021-01-31

從古到今,跨越各種文化,都有對靈魂出竅經驗(out-of-body experiences,OBEs描述。科學家們則通過實驗成功複製了這類經驗某些方面例如,神識飄遊,神識來到一個不同「虛擬身體」中。然而,靈魂出竅親歷者,特別是親歷過科學家們,認為這些研究並不能充分解釋此種體驗各個方面《意識超越身體:證據與思考》(Consciousness Beyond the Body:Evidence and Reflections彙集了迄今為止學界對靈魂出竅認識,同時對進一步研究提出建議,也對這種現象本質进行探討。……有靈魂出竅體驗研究者們都認定,這種體驗來源是同一個,他們可以用某種特別技巧引發受試者『靈魂出竅』,這一事實從學術角度真是很有趣。」……「與其對靈魂出竅可驗證性爭論不休,不如承認,相關研究提供了人類心靈富有價值洞見。」……過去一個世紀中,在四大洲一些國家(包括美國、澳大利亞和巴西)都有無數統計調查,揭示出有數以百萬計人經歷過靈魂出竅。據彙總起來調查,保守估計全世界約有7,000萬人有過靈魂出竅體驗。

 

超越生命意識:瀕死體驗科學》,(荷)皮姆·范·勞美爾/商務印書館2020/06/01

瀕死體驗”並不是因為“腦缺氧”、“二氧化碳過量”、“癲癇”、“服用致幻劑”生理原因,也不是因為“畏懼死亡”、“雙重人格”、“幻想”心理學原因。這一論證过程,可說將“瀕死體驗”科學研究向前又推進了一大步。……死亡是否出生一樣,只是由一種意識狀態進入到另一種意識狀態,而身體功能同於一個“交界面”。

導言/第一章 瀕死體驗及其對生命的影響/第二章 什麼是瀕死體驗?/第三章 瀕死體驗帶來的改變/第四章 兒童的瀕死體驗/第五章 陽光底下無新事/第六章 瀕死體驗研究/第七章 瀕死體驗的荷蘭研究/第八章 心臟驟停時,腦中發生了什麼?/第九章 對於腦功能,我們知道什麼?/第十章 量子物理學與意識/第十一章 人腦與意識/第十二章 持續變化身體的延續性/第十三章 無盡的意識/第十四章 瀕死體驗研究的一些意義/第十五章 後記/附錄 瀕死體驗在醫療中的實踐意義

 

上帝:科學證據:理性社會的信仰復興 Patrick Glynn

身為多年的理性無神論者或不可知論者,我最終瞭解到真的有上帝(God)。有上帝,有靈魂,還有死後的存在。……不出多久,懷疑論、反信仰終將居於少數,……發生在我身上的「精神再發現」,也發生在其他人身上,亦將發生於我們的整體文化上。……過去二十年以來,許多重要的證據已出現,粉碎了長久以來主宰當代世俗化世界觀的基礎。……證明了一度被視為值得爭議的「信仰」,包括靈魂的存在、來世,以及上帝。事實是不容置疑的。

自十八世紀啟蒙運動以來,證據似乎無可辯駁:”生命只是盲目機會產物,在永恆時間裡無限次擲骰子宇宙中滾動。”……隨晚期理性社會發展,探索世俗主义前沿,後現代無垠文化也從道德中逐漸解脫,宣稱:「上帝已死」。在二十世紀的暮色中,西方科學知識發生了驚人轉變。它核心思想,宇宙不是一團混亂海洋,而似乎是一種複雜調諧,其每個分子、每個物理定律似乎從大爆炸第一秒設計,朝單一目標—創造生命。……今天信仰並非基於無知,而是理性引導我們前進地方。

序言/導論 無神論者成就破壞/第一章 不怎麼隨機宇宙/第二章 心理靈魂︰心理學後世俗主義/第三章 信仰醫學/第四章 不朽帥啟/第五章 理性靈性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6ccc7d15&aid=15668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