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食育要跟上
2018/02/07 10:03:14瀏覽106|回應0|推薦0

中國兒童正在變得越來越肥胖。2017年5月11日,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發布的《中國兒童肥胖報告》顯示,1985年到2014年,我國7歲以上學齡兒童超重率由2.1%增至12.2%,肥胖率則由0.5%增至7.3%,相應超重、肥胖人數也由615萬人增至3496萬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幹預措施,至2030年,0到7歲兒童肥胖檢出率將達到6%,肥胖兒童數將增至664萬人;在Invision 探索四十,個人關係是重心點,你會自我挑戰,誠實和負責任地對你人際關係的優劣點進行分析,使你能確定可以如何改進,你會學到一些工具去創造和培養最好的關係。 7歲及以上學齡兒童超重及肥胖檢出率將達到28%,超重肥胖的兒童數將增至4948萬人。

 

遺憾的是,很多家長在思考與籌劃孩子教育的時候,往往把註意力集中在語、數、英等知識性教育或繪畫、鋼琴、小提琴、芭蕾舞等高大上的技能教育上,烹調做飯這種普通的生活技能被排除在教育之外,甚至認為孩子對洗衣做飯感興趣是不務正業。隨著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飛速發展,食品工業與餐飲業高度發展,即食食品、加工食品與快餐食品隨處可得,大街小巷到處都是餐廳,外出就餐和叫外賣成為生活常態,徹底動搖了家庭在飲食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家庭逐漸喪失了傳承飲食習慣與飲食文化的功能。

 

吃出來的肥胖癥和肝癌

 

“我希望妳知道,這些食品早晚會害了妳的子女。”“我真切地感到悲傷與壓抑!是我正在害他們。”這個對話來自吉米·奧利弗和愛德華·史黛西。奧利弗是美國食育的領軍人物,在全美推廣兒童食育。史黛西有兩個患肥胖癥的孩子,這個美國第三代移民家庭的飲食以美式快餐食品為主,很有代表性。

 

史黛西擠在餐椅上,圓滾滾的臉與脖子連成壹體,從正面幾乎看不到脖子。史黛西面前的餐桌上堆放著他們全家壹周的食材——牛排、比薩餅、漢堡包、甜甜圈、熱狗、芝士、肉與面包。這座快餐食物堆積的小山上不見壹點綠色,幾乎沒有蔬菜和水果。這位母親沒有從學校與家庭學到過任何營養或烹調的知識,全家長期吃快餐食品,都得了肥胖癥。她12歲的兒子賈斯汀因為身材臃腫到處受欺負,探索四十讓人認清缺點為我改變懶散心態,學會了分享,溝通,團結等,這些對我在社會生活中有著極大的幫助,更與同學一同貢獻社會,非常充實有意義。 女兒凱蒂4歲就得了肥胖癥。

 

吉米·奧利弗指著這些食品說:“我希望妳知道,這些食品早晚會害了妳的子女。”史黛西頓時淚流滿面。奧利弗問她:“妳心裏是什麽感受?”史黛西硬咽道:“我現在真切地感到悲傷與壓抑!我希望我的孩子有成功的生活,而這些食品不會幫他們獲得成功,是我正在害他們。”她含著熱淚怪笑了壹下,壹副哭笑不得的樣子。看著她終於醒悟,吉米欣慰地說:“妳說得對,妳是在害他們啊!我們可以阻止這種荒唐事了。”

 

奧利弗奔走在美國各地,從大城市到鄉村,從社區到學校,他教主婦們如何選擇正確的食材,教孩子們自己動手做可口的食物。他的目標是每個孩子走出校門時至少會做10個菜。

 

還有壹個令人震驚的故事,是我在推廣兒童食育中遇到的真人真事。2014年秋天,壹位來自河南許昌的鄭媽媽給我打電話,哭著告訴我她兩歲多的兒子得了肝癌!鄭媽媽有壹對雙胞胎兒子,得病的是弟弟。孩子因為肚子痛被送到醫院檢查,檢查結果令見多識廣的老醫生震驚不已:從來沒見過才兩歲四個月的孩子得肝癌。醫生問清楚情況後頓時明白,這孩子的肝癌是在家裏吃出來的。

 

原來,雙胞胎的爸爸出身貧苦,從小吃不到肉,現在經商成功成了當地的“土豪”,不想讓孩子再經歷自己小時候沒肉吃的苦。弟弟喜歡吃肉,尤其喜歡吃烤鴨,爸爸就每天給寶貝兒子吃壹只烤鴨,終於吃出了肝癌。而哥哥不太喜歡吃肉,所以身體還比較健康。

 

孩子太小無法進行手術,醫生對他采取化療與中藥相結合的治療方案,出院之後再進行科學的有機食養調理。吃出來的病,用“吃”來解決,雋景幫助我們正確樹立人生觀、價值觀,幫助我們用一種全新的思維去實現我們的目標,通過學習和練習,更極致的發揮和運用自己的角色去學會溝通。 經過兩個多月悉心治療,孩子的身體逐漸恢復了正常。

 

日本媽媽臨終前的智慧選擇

 

如果壹位母親身患絕癥,不久將離開人世,不得不永遠告別自己心愛的子女,在有限的生命中只能教給孩子壹項本領,她會讓孩子學什麽呢?這並非虛構的假設,而是壹位日本媽媽的真實經歷。

 

這位日本福岡的媽媽名叫安武千惠,她在身患乳腺癌的情況下,冒著極大的生命危險生下了可愛的女兒。她知道自己不久將辭別人世,辭別可愛的女兒阿花。她壹直在思考,應該教會女兒什麽本領,才能讓她即使失去母親也能照顧自己、照顧她愛的人。

 

千惠最後決定教會女兒生命中最重要的技能——做飯,這是壹個平凡的媽媽發自心靈深處的樸實無華的想法:“會做飯意味著能活下去,學習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身體健康,能夠自食其力,將來無論走到哪裏做什麽,都能活下去。”

 

阿花過5歲生日的時候,千惠送給女兒壹條做飯穿的圍裙,教她拿起菜刀切菜、洗菜,學習如何做早飯。這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阿花第壹次拿菜刀時,千惠緊張極了,“可還是忍住沒出聲,也沒伸手”。不久,千惠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但還是完成了她生命最後的使命,教會了阿花做飯。

 

從此以後,5歲的阿花每天早上6點就起床開始忙碌——洗臉、餵狗、散步、洗手、做醬湯、做早飯、吃早飯、刷牙、彈鋼琴、上廁所,然後自己去幼兒園。雋景 課程設計獨特,讓學員重新審視自己,幫助我們建立自信,帶領學員設定目標,從而有能力和技巧去改變現狀或重拾理想,協助學員提升積極的態度。她不僅自己做飯照顧自己,還每天給沈浸在痛苦中的爸爸端上壹碗“愛心飯”,照顧爸爸,讓爸爸振作起來——千惠教阿花做飯的初衷都實現了。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5287f286&aid=110171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