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天地一洪爐
2021/02/11 04:18:18瀏覽551|回應0|推薦21

[] 天問集 

    天問者, 問天也。 屈原在兩千三百多年前就寫下了 「天問」, 對天地間不可知的事物問難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例如:明明闇闇,惟時何為?陰陽三合,何本何化? 天何所沓?十二為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地何故以東南傾?,等等。 這些關於天文地理的問題在當時科學不昌明的時代是沒有人能夠回答的,然而現在的中學生都知道答案了。 

大家目前曉得宇宙之浩瀚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 我們太陽系所屬的銀河系據了解大約有1000 2000億個獨立的星球, 太陽只不過是其中一顆普通的中等星而已。  然而銀河系也只是一座不大不小的星系, 天文學家估計宇宙裡包含了2000億星系, 這讓我們如何想像宇宙到底是甚麼模樣呢? 

          我们己经知道太陽只是银河系约两千億(200,000,000,000)恆星中一个中等星, 坐落在離银河中心约三十五萬光年的外缘(银河系的半徑约五十萬光年),它環绕着中心以每秒 200 公里的速度旋轉,而银河糸也以每秒600公里的速度绕着一个未知的中心轉動。天文學家最近發现银河系和大约50个大大小小的星系组成的一个700萬光年直徑地區集團,又集合成由1000多个星系组合的5000萬光年直徑的Virgo Cluster, 再集成1億光年直徑含有数百个cluster的更大集團,然後在4億光年的範圍内超过100,000大型的星系集成的稱為Laniakea (夏威夷語意為無法测量的天際)的群體。然而這麼大的天體只是宇宙間像蓋房子時先建好的錯综复雜的鹰架一樣的一个環结,宇宙之巨大眞是讓人無法想像!

   更令人跌破眼鏡的是這些所有能被觀察到的物質(matter), 竟然只佔整個宇宙質量的百分之四 (4%), 其他絕大部份卻都是由我們看不見的暗能量 (70%) 和暗物質 (26%) 所據有。宇宙擴张的速度加快,最後的歸宿是能量全部用盡成為一片终極黑暗,或者是回頭壓缩成原点然後继续大爆炸都是未知,看來問天的努力還有極長極長的路要走。

 

             1.「天地一洪爐」   半千叟  姚遙崤 

            莊子在他的大宗師裡面說道:「 以天地為大爐, 以造化為大冶, 惡乎往而不可哉! 漢朝賈誼也在他的鵩鳥賦中說:「且夫天地為爐兮, 造化為工。 陰陽為炭兮, 萬物為銅。」 這就是天地一洪爐觀念的由來。 有人喻之為天下萬物都像銅一樣, 不斷地在大洪爐中受煎熬, 實在是痛苦無邊。 其實賈誼是在譂述大自然的最基本的現象, 生輿死的轉化。

            造化 (上帝或造物者) 創造了大自然 (洪爐) , 由陰陽兩造掌握生死 (嚴格說來陰陽不是力, 而是趨向) 陽生物, 陰歸元。 萬物在洪爐中冶煉轉化, 新生老死不息。 就像銅在洪爐中被熔化, 然後可製成新器, 以後又被拋入洪爐中熔解, 變成另外的新器。 所以生生不息, 死死不盡。

            希臘先哲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 認為物質有四「本因」。 第一是質因也就是材料因素, 例如鐵是一把剪刀的質因。 第二是式因, 如桌子的形式或形狀。 第三是力因, 如噴射機的引擎供給動力。 第四是終因。亞里斯多德認為每一樣事物都有其最終的目的, 如筆的目的是寫字畫圖。 如此他對本質論下了一個定義。

            十三世紀湯瑪士阿奎納斯 (Thomas Aquinas) 進一步提出了「元質」(First Matter) 的觀念。 所有有形的萬物消滅後, 並不徹底消失而都回歸成元質。 元質雖然無形, 可是的確「存在」, 然後可以轉化成新的有形物質。 因此元質是延續有形物質的基礎。 這正像洪爐中被冶煉的銅漿, 十分符合賈誼的解釋, 不過阿奎納斯沒有提到像道家所說的陰陽兩造成為轉化過程中的推手而已。

            近代科學家發現熱力學 (Thermodynamics) 的兩大定律。 第一定律是物質與能量可以互相轉換, 但不會消滅。 第二定律是所有的自然過程都有朝「平衡」進行的趨向。 舉例來說, 水永遠由高處向低流 (電也是由高壓流向低壓) , 直到兩點的高度 (或電壓) 相等為止。 化學作用一定由不平衡最終止於平衡。 溶質最後一定平均地分布於溶液中 (如加糖於咖啡) 這些自然現象都是單向進行的, 也可以被視為「時光之箭」。 科學家提出對這個趨向的量度  Entropy ()」。 在一切自然過程中如果沒有外力或能源介入, Entropy 都會不斷地增高到最大, 平衡點於是達到, 過程即停止, 一個系統終就將「死亡」。 無論有生命的生物或無生命的自然現象如颱風, 都一定由生趨死。 這個Entropy的觀念正完全符合道家「陰歸元」 的説法。

可是大自然界另有一個自動組合的趨向  ─  熱力學中「Negative Entropy」的定義。 只要有新能源, 新的系統可以再生。 例如原子組合成分子, 再組合成高分子, 成蛋白質、 脂肪、成為細胞及生命体。 低氣壓系統在赤道附近穫得熱能成為颱風。 這個趨向, 我們借用希臘文  Autopoiesis(自動再生) 來詮釋, 也正符合道家「陽生物」的觀念。 

古希臘哲人 Empedocles 認為有兩大力量支配大自然的一切過程。 他稱之為愛 (love) 和恨 (Strife) 愛是萬物結合的力量, 恨則反之是毀滅力, 於是事物消滅又重生。 印度 Samkya 哲學也有類似的觀念。 Tamas是萬物毀滅的推手, 符合陰。 Rajas是重生的動力, 符合陽。 

近代粒子物理學家發現了原子的結構, 進而發現質子和中子都Quark等重子(Hadron) 組成。 電子是輕子 (Lepton) 的一種, 重子和輕子是組成所有粒子的基本要素。 如此解釋了阿奎納斯的元質說。 大自然雖然奇妙無比, 可是不論從哲學上的推論或科學上的發現, 都達到了同樣的結果。 人類知識的增進方式雖然南轅北轍, 實際上是殊途同歸的。 

於是我們發現無論中西, 哲學家們都看到了「天地一洪爐」。 這個現象又被近代的科學所印證, 實在是極有意義。

  

                        西元2001 四月 Key West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4d36f0e9&aid=156333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