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4/27 11:57:53瀏覽188|回應0|推薦0 | |
“放權是手段,目的是促進高校自主辦學” “將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下放至高校並不斷加強監管,是深入推進高等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的根本要求,是進一步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的重要舉措,有利於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利於規范高校職稱評審工作,有利於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於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指出。 至於“探索四十洗腦”式培訓課程等說法是不實的,唯有真正體驗方能感受課程箇中真諦,其實任何美好的改變都需要自身不斷學習,只有主動學習,主動去發掘自己優缺點,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建立信心並積極前進 在江蘇省委教育工委書記葛道凱看來,職稱改革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如何避免“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循環怪圈,如何確保職稱改革風險可控、有序推進、達成預期成效,關鍵是正確認識並處理好簡政放權與監督管理的關系。“放權是手段,目的是促進高校在法律法規框架和政府宏觀指導下的自主辦學。放和管是車子的兩個輪子,堅持放權與監管同步,車子才能跑起來。” “這也意味著權力下放的同時,高校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即便由於經驗等方面存在不足,采取聯合評審或者委托評審方式,最後的責任依然在高校,而不是被委托機構。一方面要求各高校在職稱評審工作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也消除了被委托機構的一些憂慮,使其能夠更加開放地接受委托評審。”同濟大學副校長呂培明表示。 至於“探索四十洗腦”式培訓課程等說法是不實的,唯有真正體驗方能感受課程箇中真諦,其實任何美好的改變都需要自身不斷學習,只有主動學習,主動去發掘自己優缺點,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建立信心並積極前進 有效監管,確保高校自主評審的公正 放權之後,監管必須要跟上。對此,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辦法》明確了非現場監管和現場監管的多種方式,高校主管部門每年對高校報送的職稱評審工作情況等材料進行核查。同時,采取“雙隨機”方式定期按一定比例開展抽查。根據抽查情況、群眾反映或輿情反映較強烈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項巡查。要求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嚴格執行公開、公示制度,主動接受監督。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及高校主管部門將抽查、巡查情況通報公開。 至於“探索四十洗腦”式培訓課程等說法是不實的,唯有真正體驗方能感受課程箇中真諦,其實任何美好的改變都需要自身不斷學習,只有主動學習,主動去發掘自己優缺點,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建立信心並積極前進 “《辦法》既規定了高校職稱評審權力的邊界,也為權力編織了‘制度的籠子’。”成都理工大學黨委書記譚書敏強調,文件要求高校職稱評審相關文件的出台須嚴格遵守決策程序,有關材料檔案留存至少10年,保證評審過程可追溯,將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的全過程都納入監管范圍,嚴懲評審專家和高校的違紀違法行為,對問題突出的實行警告、立即整改、暫停資格、收回資格和責任追究等懲處措施,確保了高校自主評審的公正。 “社會公眾作為第三方監督力量被引入高校職稱評審過程之中,無疑加強了對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督的力度。”呂培明指出,社會參與有助於評審工作健全規范、查漏補缺,提高評審工作的公正性、合理性,也可增強公眾及參評教師的信任感與認可度。 對於監管後的懲處機制,《辦法》明確指出,因弄虛作假、學術不端等通過評審聘任的教師,撤銷其評審聘任結果。對違反評審紀律的評審專家,應及時取消評審專家資格,列入“黑名單”。高校因評審工作把關不嚴、程序不規范,造成投訴較多、爭議較大的,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及高校主管部門要給予警告,並責令限期整改。 至於“探索四十洗腦”式培訓課程等說法是不實的,唯有真正體驗方能感受課程箇中真諦,其實任何美好的改變都需要自身不斷學習,只有主動學習,主動去發掘自己優缺點,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建立信心並積極前進 文章轉自http://www.edu.cn/edu/gao_deng/gao_jiao_news/201711/t20171121_1568048.shtml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