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學佛答問--念佛‧修持篇彙總--131
2012/03/22 17:06:38瀏覽86|回應0|推薦0

問:如果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為了離苦得樂,是否是一種分別執著?

答:你對於淨土經教應當努力再深入去學習,你就明白了。如果我們有分別執著,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行,這就是極樂世界的殊勝。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個法門成就,都要斷妄想分別執著,就是斷煩惱。妄想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大小乘經教裡頭都說得很多。沒有說不斷煩惱能夠出三界的,沒這回事情,這三種煩惱是六道輪迴的根本。最嚴重的就是見思煩惱,見就是見解,思是思想,就是你對人、對事、對物的看法,你看錯了、你想錯了,這是最嚴重的,這個能夠放下之後,六道輪迴的因就沒有了。所以只要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再執著了,你就很容易脫離六道。

脫離六道是證阿羅漢果,但是沒有離開十法界,六道之外還有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四聖法界,你在那裡面,還沒有辦法證得一真法界。必須再要把分別捨掉,分別是塵沙煩惱,放下,破一品無明,破一品無明就是起心動念沒有了,也放下了,這樣你才能夠超越十法界。十法界外面叫一真法界,《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極樂世界也是華藏世界,都要斷惑證真。唯獨淨宗這個法門特別,不需要斷,但是要控制住,它雖有,不起作用,這叫帶業往生。八萬四千法門沒有帶業的,帶業只有這一門,所以這比較容易多了。那個斷實在是難,控制住那就容易太多了,你只要能控制住。

所以時時刻刻提高警覺,用什麼控制?用這個名號來控制,我們不管是善念、是惡念,歡喜都不行,七情五欲只要一動,阿彌陀佛馬上把它壓住,這叫會念佛。壓久了它就起作用,不念佛也能控制得住,這個時候你就保證往生,只要能控制住,那個時候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功夫好的可以自在往生,自在往生就是想早去也行,想到我壽命終的時候也可以,或者壽命已終我還想住幾年也可以,這叫自在,生死自在。這個理跟事都要清楚、都要明瞭,所以這不是執著。我們就是因為執著,煩惱習氣在這個世間斷不了,我們換個環境,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那個地方修學的環境比我們這裡殊勝太多!21-310

問:能聽見佛菩薩說話,請問這屬於內在的還是外在的?還是屬於前世修因所得?

答:這個話很難講,能聽到佛菩薩說話,是真的佛菩薩、是假的佛菩薩?這個問題就很嚴重了,現在冒充佛菩薩的太多了。你要是知道這些事實真相,就是聽到、看到也不要放在心上,常常想著《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生歡喜心,這就對了。《楞嚴經》上講得好,凡是見到這些相,你不把它放在心上,對了,一放在心上,著魔了,你就吃虧上當,為什麼?你著相了。立刻妄想分別執著全部帶動了,而且你還會炫耀:我看到佛,聽到佛,你們功夫都不如我。不知道自己著魔了。很多,要小心謹慎。

所以你這是聽到,你心裡想對你自己的修學是有幫助還是有損害?你要從這上看,他跟你講的對你所修的這個法門是有障礙還是有幫助。我修的這個法門,對我的法門有幫助的我可以聽,如果他說這個法門不行,你要去改學另外一個法門,那就麻煩來了,這決定不能接受。《金剛經》上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們選擇一門,就是一門深入,你一生不改變才會有成就。常常改變,常常聽別人的這些意見,自己沒有主宰,很難成就,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21-310

問:夫妻的臥室如果同時作為書房,是否對佛經及聖賢經典不恭敬?

答:像在香港居住這麼擁擠,每家的房子都很小,我看到我們許多同修的房間大概只有四、五百呎的樣子,那就是沒有法子;甚至於房間比這個還有更小的,只有這一間房。所以在這種狀況之下,我們可以用一個櫥櫃,把經書放在櫥櫃裡,不用的時候門關上,這樣就很好。佛像也是如此,我們拜佛的時候把櫥櫃打開,拜佛,拜完之後把它關起來、收起來,這是個恭敬心。所以有個小佛龕。像日本的小佛龕,這麼小小的佛龕它都有個門,很有道理,平常不拜佛的時候他把門關起來,你看不到佛,拜佛的時候他再把門打開。所以那個設計都很有意義,而且也很恭敬。我們對經書也是用這個方法,這樣就好。21-310

資料來源:
http://www.amtb.org.tw/baen/baen_1.asp?web_choice=38&web_amtb_index=183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48amtf&aid=6199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