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丸子貓十二話:于右任和基隆的朋友們
2016/03/19 09:20:51瀏覽1083|回應0|推薦2

于右任是1949年來台,時70歲,任監察院長,來台算是中央政府播遷的一部分。有說于右任是被「挾持」來台,他不滿意蔣介石對於監察院的態度,曾多次提出辭職但均未獲准,故寄情於詩文,

透過黃純青(1875-1956)在1950年邀集台灣各界詩人會於台北士林園藝所(今士林官邸),留有由黃純青撰文、賈景德(1880-1960)書冊、于右任款額的「新蘭亭紀」。1951年,三老(于右任、賈景德、黃純青)又促成由薇閣詩社主辦之端午節詩人大會於中山堂。

要幫于右任找人吟詠古典詩,甚至是聊書法,基隆一定找得到人。

在于右任與基隆文人的關係上,黃純青可能扮演一定的角色。黃純青(1875-1956),樹林人,在日治台灣即是很活躍的詩人,與基隆保粹書房的基隆大儒李石鯨與大同吟社社長許梓桑皆有互動,因此對於基隆詩壇幾位出生在日治時期的詩人:周植夫(1918-1995)、陳其寅(1902─1996)等,應該也不陌生。其次,黃純青為「瀛社」成員,許梓桑、周植夫也是。戰後,黃純青與林熊祥(板橋林家)等創設薇閣詩社。

李普同(1918-1998),出生在桃園,1930年遷居基隆,入第一公學校(今信義國小)高等科就讀,1938年加入「東璧書畫會」,1939年「皇軍慰問之第一回全國書畫展覽會」在基隆公會堂舉行,「東璧書畫會」主辦,22歲的李普同擔任總收發,以基隆的寓所為聯絡中心。1940年倡議成立「基隆書道會」,李普同擔任總幹事。這段期間,李普同拜保粹書房任教的基隆大儒李石鯨為師。1943年起代表基隆書道會」在《詩報》開闢書道專欄。1955年遷居台北。1958年成為于右任四大弟子之一。

陶芸樓(1898─1964),籍貫浙江,在福建時認識林熊祥,1947年來台在中山堂舉辦書畫篆刻展,因為時局變化,把家眷接來台灣,定居基隆。陶芸樓1948年經由林熊祥引薦加入瀛社與薇閣詩社。1949年復又加入基隆大同吟社,其時社長是陳其寅。

江兆申(1925-1996),籍貫安徽,號稱詩、書、畫、印「四絕」,1949 年抵臺,即寓居基隆近十載。初抵基隆時任中學教師,與大同吟社陳其寅社長頗為知交。江兆申1978年起擔任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于右任在基隆找得到朋友,因此在基隆地區也留下不少作品。

雞鳴曲(1956)
福州雞鳴,基隆可聽;伊人隔岸,如何不應;
滄海月明風雨過,子欲歌之我當和。
遮莫千重與萬重,一葉漁艇沖煙波。

按:「福州雞啼,雞籠有聽」是和平島的俗諺,于右任取來入詩,應該是有在地詩人提供資訊。

1957年,「台灣省基隆市書法研究會」在于右任與賈景德的支持下立案成立,是戰後台灣的第一個書法團體。于右任並為該會題名。

攜諸孫基隆海濱浴場小坐(1957)
錦繡家山萬里同,尋詩處處待髯翁;
今朝穩坐灘頭石,且看雲生大海中。
跋曰「丁酉新春與澄基、想想攜諸孫在基隆海濱浴場小坐」

按:張澄基是于右任女婿,自幼隨母學佛。張澄基之母1969年曾出現在基隆海會寺(日慧法師參加受戒儀式時與之結識)。海會寺存有于右任所題之正門匾額,

暖暖安德宮廟聯(1958)
安庇湄洲宋以來稱聖千古,
德施水國禹而後惟母一人。

基隆道中(1959)
雲興滄海雨淒淒,港口陰晴更不齊,
百世流傳三尺劍,萬家辛苦一張犁,
雞鳴故國天將曉,春到窮簷路未迷,
宿願猶存尋好句,希夷大笑石橋西。

1962年,陳其寅的德昌貿易行翻建大樓(今仁二路224號)竣工,于右任受邀參加落成典禮。會後,文壇諸人齊赴中正公園天鵝洞,于右任留下:
望曦亭
望極長天懷舊雨,
曦浮麗景話新亭。

1964年于右任參與崇右專科學校破土奠基,同年11月10日過世。

按:于右任在陝西創有民治中學,當初為了來台校友復校之議,找了監察委員王文光(籍貫陝西)主其事,在中正公園尋得土地,1967年崇右專科學校招生,時于右任已去世,故應是第一任董事長王文光為了紀念于右任而取名的。至於在基隆覓地,或許與于右任和基隆文壇友人的往來有關。

( 在地生活基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3e08416f&aid=5060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