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真的有個地方叫做福德町
2016/01/30 21:27:06瀏覽3404|回應0|推薦0

福德町是今仁二路、愛一路、仁五路、愛三路間的區域。仁二路至仁三路間是一丁目,仁三路至仁四路間是二丁目。仁四路至仁五路間是三丁目。東和大樓是1959年填平南榮河部分河床後新建的。

福德町一丁目今存林開群洋樓,是台灣第一位水彩畫家倪蔣懷賃居處。13番地是基隆大儒李石鯨主持的保粹書房,16番地是日治時代台灣最重要的傳統文學刊物「詩報」發行地。百年老店李鵠也在一丁目。
福德町的命名是因為二丁目有一座福德宮,那一座土地公廟據說創於1849年,今址愛三路49巷9號。廟前的防火巷越過愛二路後,經愛一路17巷可通旭川河岸。愛三路49巷有擇日館、小吃攤,愛一路17巷有金紙店、棺材行(已歇業),兩端巷口有中藥鋪、花店、銀樓、布店(紅綵、喜幛、布縵)和生命禮儀,據說是清代官道,依稀可想見其規模。1960年代起,愛二路單號側是許多綢布莊結市,5號的福生布莊登記於1965年,17號的建興綢布莊登記於1969年,11號的永華綢布莊登記於1970年(已歇業);不過那地區開始經營布料生意的年份,應早於1965年。雙號側是糖果餅乾、玩具店結市,包括百年老店連珍糕餅,以及有名的美味香肉脯店,仁三路口的「愛文玩具店」(已歇業)是小編兒時回憶。
今仁愛市場(含博愛市場)所在,日治時期為臺北州基隆市公設福德食料品小賣市場,為基隆地區最大的副食品供應地。「福德市場」設於1909年。基隆俗諺「哨船頭大賣,草店尾小賣」,因為哨船頭(義重町)是日人商圈,號稱「基隆銀座」,洋樓林立整齊亮麗;而「福德市場」為台人市場,多為木造平房。其後1930年代,日本政府將此地區改建為「公設福德食料品小賣市場」。
仁愛市場大樓是1989年開始營業。3-10樓為國宅。小編兒時自許萬昌以南的愛二路兩旁皆是攤販,搭設固定棚架。至1986年仁愛市場完工後,張春熙市長第二任之任期結束前(任期至1989年12月20日),拆除棚架清空道路,市場大樓正式營運。改建前,市場二樓有一家電影院「基隆戲院」。
仁愛市場大樓的基地,除了原福德市場外,還有一棟「基隆博愛館」,在仁四路、愛三路口,是日治時期的「社會住宅」,建於1922年10月14日,為一棟三樓水泥磚造大樓,總坪數共467 餘坪。一樓作為店舖,二樓以上作為住家。小編有小學同學住在裡面。1983年博愛館拆除併同仁愛市場改建。
( 在地生活基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3e08416f&aid=4531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