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煤港傳奇:第一位到八斗子看煤的西方人
2016/01/11 12:51:34瀏覽922|回應0|推薦2

當蒸汽引擎裝上輪船,八斗子就準備被推上國際舞台。

蒸汽輪船(steamboat or steamer)開啟了十九世紀。"a model of a boat by Captain Schank to be worked by a steam engine by Mr Symington" 在1801年在英國 River Carron試航成功。第一艘服役於英國海軍的是1822年的Comet號,1827年The Battle of Navarino 是英國海軍最後一次全帆船戰役,1833年服役的Dee號被認為是第一艘發揮戰力的蒸汽戰艦,1832年在封鎖荷蘭之役建功。

英國海軍第一艘用於海洋航行的蒸汽戰艦是Nemesis號,1839年服役,在艦長 William Hutcheon Hall指揮下,Nemesis號在1840年底航行到中國,在鴉片戰爭中震攝了清軍:她一方面可以逆風和逆著潮水航行,另一方面艦身還可以承載2尊32磅重砲。

列強的輪船和軍艦在遠東航行,八斗子產煤的消息自然會引起西方的興趣。

第一位到八斗子看煤的西方人(留下紀錄的),應該是1847年來到八斗子的英國軍官戈登David MacDougal Gordon),英國海軍水文部門人員。他1842年被派到Agincourt號服役,那艘船是英國海軍印度與中國軍區的總司令Thomas Cochrane將軍的旗艦。戈登異於一般士兵的調查能力受到Cochran將軍的賞識,派他到Plover號擔任助理調查員,執行中國沿海(例如舟山群島)的調查任務。1845年升任Lieutenant,1847年執行調查台灣的任務時,他是H. M. S. Royalist號的船長。1848年因為奉令勘查Borneo時感染熱病過世,英年早逝。

戈登在Observations on Coal in the NE Part of the Island of Formosa(發表在Journal of the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London),說他看的煤礦在基隆村落東方6英里。戈登不僅到八斗子看煤,還一路往裡走,造訪了Cong Loo(可能是柑仔瀨,今瑞芳),看到在the head of a valley上有煤(離海邊約1英里,海拔300英尺,可能是九份),之後登上了一個very remarkable peak,他命名為Dome(基隆山),最後到了Petow (Nose,鼻頭)。Royalist號的紀錄中也提到了Chimmo bay(深澳、今番仔澳)和Pe-ta-ou bay(八斗子)。

1847年James Richardson Logan出版的Journal of the Indian Archipelago and Eastern Asia,頁80記載了來自基隆煤礦樣本的紀錄:from the N Point of the island of Formosa where the coal can easily be worked and shipped and is put on board vessels calling at Kelong at 5 per ton by the inhabitants。樣本來源應該也是Royalist號。

戈登買的煤也送回英國Museum of Economic Geology試驗,1848年6月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報告認為基隆煤質優於利物浦與廈門。因此有人建議英國政府,與清廷交涉以基隆取代福州作為通商口岸。(依據Maritime Taiwan: Historical Encounters with the East and the West)

戈登雖然可能是第一個造訪八斗子的西方人,但是目前看到的文獻,未發現他使用Coal Harbour 稱呼八斗子。

在美國方面,1849年6月美國海軍將領Commodore Geisinger派出 Dolphin號船長Lieutenant W. S. Ogden到台灣探勘。Dolphin號6月24日開到基隆,停留了約一個月,Ogden要探訪基隆的煤田,但被中國官員阻擾,說那裏是原住民的墓地。1849年7月The Chinese Repositiory關於這件事的報告指出:其實2年前英國官員已經調查過這裡的煤礦了,並引述戈登報告。The Chinese Repositiory提及用過的人都說基隆的煤比從利物浦帶來的好,並認為基隆煤礦的可及性,以及可以降低對於歐洲煤的依賴,很快就會吸引外國人涉入。"The existence of coal at this accessible point and the desirableness of depending less upon supplies brought from Europe, will soon induce the foreign authorities to stir in the matter."

( 在地生活基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3e08416f&aid=43019876
 引用者清單(1)  
2016/01/29 00:10 【我家門口的歷史 港都基隆旳故事】 從我家到鼻頭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