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誰來幫助基隆的孔子回家?尋找崇基書院
2015/08/26 19:54:40瀏覽1836|回應0|推薦1

誰來幫助基隆的孔子回家?
    基隆在清代文風不盛。台灣33個進士,11個在台南,基隆地區沒有進士。一直到晚清的1893年,才由舉人江呈輝(許梓桑的老師)籌募社會資源並爭取政府經費,報准設立崇基書院。基隆有書院之前,秀才唸書要到淡水廳與台北府。
    1895年日人接收台灣,書院被廢,基隆人把孔子牌位藏在慶安宮(1903年許梓桑擔任管理人)的倉庫裡,現任主委童永20年前無意間發現,把孔子請出來拜(寄祀)。2015年2月,移祀至行政大樓4樓閱覽室外。

    至於崇基書院又在哪裡?獅球嶺下,蚵殼港旁?
    經查日人接收台灣之後,書院有做為軍隊使用者,例如彰化和美道東書院曾有憲兵屯駐。而依據台大醫學院骨科王崇禮教授的研究:"日本領台之初,除緊急在各地成立醫療設施外,初期且將台灣的廟宇等建築充當醫院使用,如台北的天后宮(後拆建成「博物館」)、文廟(今北一女、法院大廈一帶),以及台南的赤崁樓,暫時都被改為衛戍醫院"。
    今基隆憲兵隊或基隆醫院,是否為崇基書院址?但從史料上看來,兩者似乎皆非書院。
    再次查考地名緣由。基隆有個書院里,依據1956年基隆市志,備註為"病院前"。"病院"指的是"基隆衛戍病院"。"基隆衛戍病院"就是日軍的陸軍醫院,依據陳青松老師的研究:"基隆衛戍病院"1897年遷至獅球嶺下,緊鄰重炮兵大隊營區,位置為堀川町98號,在今成功國小。
    成功國小係始於1941年壽國民學校曙分教場,光復之初為仁愛第一國民學校分校,1958年才獨立設校。
    從日軍接收台灣時的習慣而言,崇基書院若成為陸軍醫院,有其可能性,或許要從日本那邊的資料進一步查證。曙分教場是否使用陸軍醫院一部而成立?當初將"病院前"命名為"書院里",可能真有歷史因緣。筆者認為當初不至於因有國小分校而命名為書院里,以病院改稱書院可能性亦不高。
    陳青松老師認為崇基書院在成功市場大樓,筆者認為崇基書院可能即在成功國小位置。成功國小門牌為光華里,光華里係1984年自朝棟里劃出,而朝棟里則是1975年自書院里劃出。成功國小本屬"書院里"。
    如果大家能找到崇基書院的正確位置,慶安宮應該會願意幫助基隆的孔子回家吧!

附記:

一、日軍將書院與孔廟作為軍醫院使用並非個案,相關研究指出:

台北衛戍病院:台北文廟

新竹衛戍分院:明志書院

彰化野戰病院:白沙書院

嘉義衛戍分院:羅山書院

台南衛戍病院:蓬壺書院

鳳山衛戍分院:鳳儀書院

宜蘭衛戍分院:宜蘭孔廟

成大建築系徐明福教授分析其原因為:除借用台灣原有官有建築可免除充用民宅造成民怨之外,書院建築高度較一般民宅為高,室內通風採光較佳,並具有較大的腹地。


二、清代駐軍之統領衙門,1895年日軍進攻獅球嶺時,能久親王曾短暫停留。依據1956年基隆市志,文安里備註為"教營腳"。推測清軍衙門可能在今文安里、獅球路東側。日軍重炮兵大隊營舍"陸軍埔",在今成功市場大樓至光華國宅一帶,應為接收台灣之後,以各種方式取得的。

三、推測崇基書院建址與清軍的統領衙門比鄰,在今獅球路兩側。

( 在地生活基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3e08416f&aid=2876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