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基隆市福德町一丁目十三番地與日治時代的書房教育
2015/08/23 17:08:27瀏覽1490|回應0|推薦1


    1895年日本接收台灣之後,清代之府縣儒學,書房學塾等之屬於官立者, 全部廢止;而民間書房,若驟然廢止,則兒童失學,教師失業,恐造成問題,但書房所用教本,仍為漢文舊書,於是學務部決定採取管制策略,並將日本之帝國政體概略等編成漢文教本,頒佈全島採用。1898 年11 月10日,臺灣總督府公布「書房義塾規程」,希望使書房成為公學校的輔助機關,又將大日本史略、敕諭述義等書,發交各書房義塾,作為主要參考用書。同年11月11日,基隆辨務署署長七里恭三郎集結地方仕紳及公學校教師代表、部分書房教師,成立「基隆私立教育會」,透過該組織輔助進行書房管理事宜,為台灣之首創。七里氏為會長,基隆國語傳習所所長大島丑三郎為副會長兼評議員。前揭「書房義塾規程」實施後,因缺少罰則,當時書房多陽奉陰違,甚有未經呈報者,至於書房中教科用書,亦多採用漢文舊籍。


    依據吳文星教授分析:日治初期,上階層家庭常稱公學校為「番仔學校」,認為課程中除漢文之外,餘均屬「番仔書」,不願其子弟習夷狄之學,故多選擇入書房。然而,不久漸接受勸誘,順從新教育潮流,讓子弟就讀公學校。故1904年以降公學校學生數遂超過書房。台灣總督府1903年的統計,基隆書房有34處。


    1922 年總督府頒布新"台灣教育令",公學校之漢文科改為選修科目。6月27日,臺灣總督府公佈"私立學校規則",獲准設之書房均須教授日語、修身、算術及其他公學校規定科目,書房所受之管制日臻嚴密,政府陸續辦理〝書房教師講習會〞來提升書房教師日語能力與授課技巧。


    寫出"舊情綿綿"的葉俊麟(1921-1998),小時家裡在基隆開布莊,因長輩觀念,除就讀公學校,也被送進"書房",推測是在1926-1936期間。另參"基隆佛祖嶺下的小豆芽:葉俊麟和馬水龍"一文。


    基隆地區陳庭瑞(1880-1945,字嵩蕘)設有「日新書房」,其他留有名稱的有:正蒙、保粹、步雲、鳴鶴堂、自明、自珍、綠竹齋、大武崙、養心齋、成德齋、煮石山、養正、深澳坑、求是齋、鶯歌石改良書房等等。


    1937年,公學校正式廢除漢文科,漢文書房全遭查禁。1943年,台灣實施義務教育,總督府頒布"廢止私塾令"。基隆市志"(1956年版)記載1925 年至1936 年,基隆地區最盛時有書房 24 處。

************************************************************************************************************


    李碩卿(1882-1944,原名燦煌,字碩卿,又字石鯨),曾擔任板橋林家教師,以及《台灣日日新報》漢文版主筆。受顏雲年及許梓桑之邀到基隆(推測係於1921年小鳴吟社成立前後),設「保粹書房」,創「月曜吟社」。


    1923年奠濟宮重修時, "基隆市奠濟宮重修碑誌"(存於奠濟宮)即由李石鯨撰、蔡三恩揮毫。1925年,李石鯨與何雲儒(奠濟宮書房)等書房教師組成基隆〝孔教組織磋商會〞。李並為1931年出版、簡萬火撰寫的"基隆誌"作序。"基隆誌"裡的"李石鯨小傳"則記載"保粹書房教師也,聰穎好學,誨人不倦,才比七步,學富五車,久為壇所瞻仰,每為振興漢學,關心教授,滿地桃李,多出其門焉"。


    李之詩作,如1914年"雞籠紀遊-觀艦":橫江戰艦擅雄姿,想見衝波破敵時,玄海威名君記否,軍人笑指日章旗。筆者按:係寫1895年日軍於黃海破北洋水師之事。


    又如"弔鱟嶼":無復凝煙會水隈,雌雄遭劫總堪哀,劇憐輪輿雙棲燕,比翼高飛去復來。筆者按:"鱟嶼凝煙"為基隆八景之一。基隆港昔日原有鱟公、母二座礁石小島,因日治時期建築基隆港而炸除。


    連橫(1878-1936)與李石鯨相熟,有詩"宿白雲寺,示同遊李石鯨"傳世。黃純青(1875-1956)於1914年受李石鯨之邀至基隆旅遊。


    李石鯨門下許多傑出弟子,如:李建興、張鶴年、簡穆如等。書法家李普同(1918-1998,本名天慶,字普同,別號光前),幼年(1923年之後)也在保粹書房受教於李碩卿。


    楊爾材(1882-1953)有詩"輓李石鯨詞兄":少微星忽墜雞籠,鱟嶼獅球慘雨濛。惆悵鷗群愁夜月,淒涼鱗甲動秋風。杖鄉纔喜過三載,吟骨偏令付一烘。到死胸懷猶曠達,堪嗟白社失詩雄。


    "臺灣音樂辭典"第 53 頁載有:1925年10月8日,基隆保粹書房行祀孔禮,教師藍星輝主祭,書房生徒合唱"孔教贊美歌"、"孔子卒日紀念歌"等,日警、保正曾與會監督。

*************************************************************************************************************

    筆者按:李石鯨的「保粹書房」位於何處?李石鯨之公子李春霖(1912-1935)創南雅文藝雜誌(1933-1934,計16期),係為「臺灣漢學研究會」會報;依據"三六九小報"第190號(1932年)的藝林消息「臺灣漢學研究會徵募詩文」,設址基隆市福德町一/一三(轉引自柯喬文教授)。

   

福德町一丁目為愛一路→仁二路→愛三路→仁三路的區域。


  • 63番地(鬼屋?):台灣第一位水彩畫家倪蔣懷,參加第1至3屆台灣美術展覽會(1927-1929)旳通訊地址。

  • 44番地:台灣第一本漫畫集〝雞籠生漫畫集〞1935年由元明活版所出版。

  • 39番地:議長黃樹水家。

  • 23番地:第一銀行(日治時代的台灣商工銀行)草店尾分行。

  • 16番地:日治時代台灣最重要的傳統文學刊物"詩報"(許梓桑擔任社長),發行人吟稿合刊詩報社/仁愛活版所(張曹朝瑞、張元林),1935年25番地→1940年16番地。

  • 13番地:吳百川(本名吳溪,台南北門秀才,後人仍參與鯤瀛詩社)寄杜香國信函(中研院典藏),1918年寄信地。吳應該是在基隆當書房教師;(保粹書房1921年左右設立);李春霖1932年設址,1934年李石鯨移居九份,1935年李春霖去世;邱德金醫師住所登記地,1935年回台開設英德醫院。

  • 3番地:第一位台灣籍牙醫師陳漢周家。



假設「臺灣漢學研究會」設址於保粹書房。福德町1丁目13番地在今仁愛區仁德里。英德醫院是否即為保粹書房址?地籍如未分割或重測,今為復興段ㄧ小段13地號,位置在愛二路76號寶評書局附近。
( 在地生活基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3e08416f&aid=28529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