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基隆佛祖嶺下的小豆芽:葉俊麟和馬水龍
2015/08/10 20:48:58瀏覽1678|回應0|推薦0

基隆佛祖嶺下的小豆芽:葉俊麟和馬水龍


基隆佛祖嶺下的安樂國小,曾經孵育出兩位有名的音樂家:葉俊麟1929年進入基隆第二公學校就讀。馬水龍1947年進入安樂國民學校就讀,算是葉俊麟的小學弟。一位在基隆留下了"舊情綿綿",另一位則留下了"雨港素描"。


1923年在基隆市佛祖嶺下成立了基隆第二公學校。1933年改稱基隆市寶公學校,1941年改稱基隆市寶公國民學校;台灣光復後,改稱基隆市安樂國民學校,實施九年國教後改稱基隆市安樂區安樂國民小學。按:台灣總督府在1922年發布"新台灣教育令",朝日台共學的同化教育方向推動,不過此時期初等教育階段仍是日本人唸"小學校",台人唸"公學校";1931年發生日本攻佔瀋陽的"九一八"事變,1933年台灣總督府修正公學校規則,"日本歷史"改為"國史";迄1941年因太平洋戰爭爆發,公學校與小學校通通改稱"國民學校",一起修練"皇國之道"。


葉俊麟(本名葉鴻卿,1921-1998)家的葉德昌布莊在忠二路上,許梓桑老家的斜對面(許1931年搬到慶餘堂)。小時因長輩"不能背祖",且家中經濟情況不錯,曾在私塾學習漢文,15歲(1936年)寫出布莊門口對聯「德望方殷師晏子、昌期裕後效陶公」,當然也要幫忙布莊顧客書寫喜幛、輓聯。葉家對街住著基隆漢詩領導人許梓桑;而葉俊麟偏名應麟,許梓桑兒子也叫應麟,不知有何因緣?又按:依據"基隆古典文學史"第49頁,日治時期基隆有多位文人設塾授徒。


葉俊麟1936年進入私立基隆商業專修學校(石坂莊作設立,位在今光隆家商)就讀。在台北工作時,他結識了為籌組樂隊而遠赴台灣的日本音樂家淺口一夫,自此拜在淺口門下修習音樂。1941年起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基隆1944年起開始受到美軍的轟炸,葉俊麟此時期寄住雙溪葉德昌布莊則毀於空襲


戰後葉俊麟生活一度陷入困頓,1947年回到基隆後家裡開雜貨店。和洪一峰的結識讓他正式跨入歌詞創作。〈舊情綿綿〉是1956年葉俊麟回憶紅燈區(信三路一帶)青樓女子的作品,1959年由洪一峰重新譜曲:


一言說出就要放乎忘記哩

舊情綿綿暝日恰想也是你

明知你是楊花水性 因何偏偏對你鍾情

啊~不想你 不想你 不想你

怎樣我又擱想起 昔日談戀的港邊


此外,由於葉俊麟兼擅漢文與日文,其填譯的日本歌曲數以千計。

葉俊麟在信三路創作「舊情綿綿」那時,楊三郎在信二路寫「港都夜雨」,鄭愁予在西岸十四號碼頭寫「夜歌」,馬水龍則在祥豐街唸水產學校。

太平洋戰爭末期基隆被空襲那段時間,馬水龍(1939-2015)是避難到九份。1947年進入安樂國民學校,開始接觸「拜爾教本」,那段期間馬水龍喜歡跑到慈雲寺(俗稱"佛祖嶺")聽慈雲社的北管戲曲,以及家裡附近的講古。小學畢業後1953年進入"臺灣省立基隆水產學校"(今基隆海事)初中部,1954年臺灣省立基隆高級水產學校改制成立,馬水龍初中畢業後繼續就讀該校,1956年馬水龍因父親去世輟學


1959年馬水龍考入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今台藝大),正式進入音樂殿堂。1964年第一名畢業,曾任教基隆市第四初級中學(今中山高中)等基隆地區學校,1970年發表雨港素描》鋼琴組曲:包括『雨』、『雨港夜景』、『撿貝殼的少女』及『廟口』。1980年新格唱片公司發行由其妻鋼琴家許子珍所演奏之「臺灣組曲」、「雨港素描」鋼琴組曲等錄音帶及雷射唱片。馬水龍流傳最廣的作品是1981年的〈梆笛協奏曲〉,以梆笛主奏,管弦樂團協奏,它的導奏是1980到1990年代間中國廣播公司的整點報時音樂。他創立的「春秋樂集」音樂會活動,提供了國內作曲家發表音樂作品的園地。


結合東西作曲技法和樂器,是馬水龍作品的特色之一,或許是基隆安樂國民學校裡的風琴與慈雲寺裡的北管,在他腦袋裡早已撒下的音樂種子。

( 在地生活基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3e08416f&aid=27609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