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基隆哨船頭與容閎(四之二):欽差大臣嚇了一跳
2015/08/01 23:22:26瀏覽567|回應0|推薦0
    容閎怎麼會跑來基隆投資?回顧基隆地區的發展史,其實發生在晚清的幾個重要戰爭,包括: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中法戰爭、甲午戰爭,都影響著基隆;自強運動、戊戌變法與革命運動幾個要角的身影,也陸續在基隆出現。那時期基隆發展的重要原因,就是煤礦。


    有關西班牙人在雞籠期間是否開採煤礦,未有定論。荷蘭人占領台灣北部期間,1644年左右已規劃開採基隆地區的煤礦,惟囿於技術條件,產量非常少。


    1839年林則徐在廣東燒鴉片,英國人則攻打中國(那時候自然包括台灣)沿岸港口。1840年台灣道姚瑩為了加強防守,在台灣南北建了17個砲台,雞籠那個據推測是在頂石閣砲台位置(或說在二沙灣)。1841年,英國船艦兩次進犯雞籠,皆被守軍擊退。


    基隆煤礦世界有名則是因為1848年(道光28年)英國人戈登( Gordon)將雞籠煤礦勘查報告,在皇家地理學會發表,認為品質優於利物浦與廈門。1849年美國「海豚號」(Dolphin)艦長William S.  Ogden也來到基隆探勘。因為台灣的礦產,美國人有陣子還興起購買或占領台灣的主意。1850年代初期雞籠不斷發生漳、泉械鬥,是第1屆雞籠中元祭(1855年)舉辦的原因,表示來自大陸沿海的移民人數達到可以打群架的程度,也表示雞籠這地方沒人管(沒地方官)。


    清朝政府對於是否准許採礦舉棋不定,禁了又開,開了復禁。英法聯軍之後,1858年(咸豐8年)簽定天津條約,陸續開放台灣四港與各國通商。1863年雞籠設海關(淡水副口)。美商費爾哈士迪洋行Field Hastis & Co.1865年於雞籠設立,從事煤炭交易等;本地商人則有"新義順郊"和"新義興船郊",從事出口貿易。依據淡水廳誌的記載,私礦所在多有,以雞籠街為中心,共有92洞。容閎1867年投資的兩個礦坑,或許亦在其列。林則徐的外甥兼女婿沈葆楨1867年就任福州造船廠船政大臣,指派福州造船廠的煤鐵監工都逢(法國人),到雞籠勘查。1869年,英國在雞籠租房子設副領事館(辦公室)。


    因為煤礦,基隆在1860年代陸續設海關、開洋行、置領事,儼然已經成為一級國際商港,容閎進場投資,十分具有商業頭腦。


    1870年清廷正式開放採煤,台人採煤就地合法。牡丹社事件發生,沈葆楨以欽差大臣身分來台,同年決定以"西法"(現代的方法)採煤。1875年沈葆楨"福建臺灣奏摺",形容基隆"洋樓客棧,闤闠喧囂"。雞籠地方不大,但"通商以後竟成都會,且煤務方興,末技之民四集,海防既重,訟事尤繁,該處向未設官,亦非佐雜微員所能鎮壓",就因為欽差大臣的奏摺,基隆開始有自己的官。沈葆楨還大力稱讚基隆暖暖老寮坑質量最好、交通便利,主採開採。
( 在地生活基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3e08416f&aid=2698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