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最苦與最樂:基隆港邊的梁啟超
2015/08/01 23:02:35瀏覽559|回應0|推薦0
 
    以前國中課本有一篇"最苦與最樂",梁啟超寫的。開頭是"人生什麼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於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
    基隆作為一個國際港口,出入境的移民與遊客,想必有許多悲歡離合的眼淚,各人有各人的"最苦與最樂"。例如:
    1891年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交卸職務,從基隆離開台灣。離開因他而起的建設與是非(湘淮之爭),看到日本商船徐徐入港之際,想必劉銘傳的心裡,有他的"最苦與最樂"。
    首任的台灣總督樺山資紀1895年登陸基隆,6月5日,將艦上的臨時總督府遷至基隆的稅關(海關衙門,現今的復興館)。在台灣這個殖民地"始政"的榮譽與責任,樺山總督有他的"最苦與最樂"。
    梁啟超與老師康有為在1895年曾經發動「公車上書」(許南英人在北京應試,自然也參與了),反對割讓台灣。康梁合作進行戊戌變法,事敗出逃,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
    1911年3月28日,日本統治臺灣的第17年,梁啟超應林獻堂之邀,由日本橫濱抵達基隆,遊臺15天。在基隆港邊入境與離境之時,梁啟超想必也經歷著"最苦與最樂"。
    梁啟超人還沒到台灣,在船上就已經寫了"辛亥二月二十四日,偕荷庵及女兒令嫻乘「笠戶丸」游臺灣,二十八日,抵雞籠山舟中雜興 "10首。以下摘其最有名的第2首,和到岸的第10首:
二十五日舟泊馬關
明知此是傷心地,亦到維舟首重回。
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樓下晚濤哀。
望雞籠
番番魚鳥似相親,滿眼雲山綠向人;
前路欲尋瀧吏問,惜非吾土忽傷神!
訪台期間,梁啟超與林獻堂會面「筆談」(言語不通),有認對於林獻堂在日治台灣採取的議會路線影響頗深;也有認為這兩個星期梁啟超大多數精力花在飲酒與賦詩,對林獻堂的影響可能是在文史方面。
梁啟超這位從基隆港出入境的旅客,留下兩首以基隆為題的詞作供後人憑弔(註):
西河-基隆懷古
沉恨地,百年戰伐能記;
層層劫燼閟重淵,潛虯不起?
但看東海長紅桑,蓬萊極目無際。
耿長劍,誰更倚!虞泉墜日難繫。
鼓聲斷處月沉沉,浪淘故壘;
返魂槎客若重來,酬君清淚鉛水。 
夕陽一霎見蜃市,又罡風。
吹墮千里。欲問人間何世?
看寒流湧出,漢家明月,消瘦姮娥山河裏。
念奴嬌-基隆留別
司勳傷地,況天涯春盡,番番風雨!
行也安歸留不得,渡斷似聞鈴語。
西北雲深,東南地坼,萬恨憑誰補?
扁舟去後,殘蟾應戀江樹。
為問枝上啼紅,千山鵑老,顏色能如故。
草草東流村壁字,平地幾回今古!
碧漲量愁,玉璫緘淚,影事君看取。
落潮今夜,酒醒夢墜何處?
註:見許俊雅(2007)。梁啟超遊臺作品校釋。國立編譯館。"基隆古典文學史"一書將兩首詞作誤植為他人作品。

( 在地生活基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3e08416f&aid=2697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