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許梓桑三部曲:我是不是該安靜的走開 還是該勇敢留下來?看看許南英
2015/08/01 22:57:26瀏覽628|回應0|推薦0

許南英不是基隆人,但在日本時代與基隆卻小有因緣。

以前國中課本有一篇許地山寫的"落花生",文中有一段"父親說:「花生的用處固然很多,但有一樣是很可貴的。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蘋果、桃子、石榴,把它們的果實懸在枝上,鮮紅嫩綠的顏色,令人一望而發生羨慕的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來。你們偶然看見一棵花生瑟縮的長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沒有果實,必得等到你接觸它,才能知道。」"

許地山的父親是誰呢?就是清朝的台籍進士許南英(1855年-1917年),台南安平人。

國姓爺從台南上岸,南部的文風比北部盛。清朝的台籍進士33人,台南地區有11人

,基隆地區沒有進士,只有舉人。其中一個舉人就是許梓桑的老師江呈輝(註1)。

許南英境遇很特殊,1890年考上進士,1895年日本人就來了。許南英留在台南幫助劉永福。日本人打到台南城後,在英國人的幫助下離開台灣,曾旅居南洋,後來寄籍福建漳州,清朝時出任知縣等官職,辛亥革命後(57歲)沒有在政府工作。兩次回台,都與許梓桑有見面。

日本總督從基隆上岸,日本時代基隆開始有台灣頭的感覺,創下許多台灣第一。例如第一次全島台灣詩人的集會,1912年11月下旬就在礦業巨賈顏雲年的豪邸環鏡樓(建物毀於太平洋戰爭,位置在基隆忠二路附近),彙編有"環鏡樓唱和集",許梓桑也是與會成員。在"太白登黃鶴樓"一題中由許南英、鄭香秋(桃園吟社詩人)二人分別擔任左、右"詞宗"(評審),許南英自己也留詩一首,題為"遊臺北基隆雜詠 其二":

飛吟擊缽鬥尖叉,黃鶴高飛日影斜。收拾新詩如筍束,陸離光怪眼生花。

"遊臺北基隆雜詠" 第一首是:

來遊猶記少年曾,依舊山灣抱水澂。寰鏡樓頭收爽氣,詩人合住第三層。

許南英也為中法戰爭古戰場的基隆月眉山,留詩一首,憑弔清朝時銘軍與湘軍的軍隊與法國人在月眉山大戰之事:

遊臺北基隆雜詠 其三

淮、楚當年數十營,共爭前敵答昇平。月眉山色清如畫,烽火銷沉月自明。

許南英1916年4月左右第二次回台時,留有一首詩送給許梓桑:

贈許梓桑

楊柳春江上已天,廿年兵燹已雲煙。主人攜手雞峰下,不踏臺山又五年!

許南英比許梓桑大上19歲。傳說江呈輝曾幫忙許南英抗日,並與許南英同時離開台灣。因為江呈輝的這層關係,許南英與許梓桑應該不是只有一面之緣的關係。(註2)

許南英晚年經濟困窘,雖二度回台,"未有其嫡系子嗣願意加入日籍居台的情形下,只能放棄土地產業"(註3)。1916年9月,61歲的許南英因為生計,經友人介紹自廈門前往蘇門答臘工作,1917年病逝異鄉,葬於蘇門答臘棉蘭市。(註4)

註:

1.有名的作曲家江文也是江呈輝的姪子。江呈輝1895年遷居大陸後,據說也考上進士。1915年至1917年江文也到廈門就讀旭瀛書院時,江呈輝還是江文也的漢文老師。

http://mobileir.xmu.edu.cn/dspace/bitstream/handle/2288/16568/%E6%B1%9F%E6%96%87%E4%B9%9F%E4%B8%8E%E5%8E%A6%E9%97%A8.pdf?sequence=1&isAllowed=y

2.1909年江呈輝暫時回台,曾暫住許梓桑家。那時江呈輝的四弟(江文也的爸爸江長生)還在台灣從事航運事業。

3.高嘉謙(2008)。漢詩的越界與現代性:朝向一個離散詩學(1895-1945)。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7185/9/51507109.pdf

4.許地山(1894年-1941年),生於台南,約1歲半隨著大人離開台灣,在廣州念書。辛亥革命後搬到漳州。許南英病逝那年,許地山考入燕京大學。

照片取自基隆安樂高中專案計畫網站。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3/images/01.jpg

( 在地生活基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3e08416f&aid=26978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