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許梓桑二部曲:基隆市長與呂洞賓代言人
2015/08/01 22:48:08瀏覽2182|回應0|推薦1

許梓桑1903年起擔任基隆區”街庄長”的職務。而從”台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查詢,許梓桑從1910至1920年8月是台北廳基隆區的區長,許梓桑自1920年12月起1932年則擔任台北州州協議會員。可見日本人對他的重視,也可見許的日語應該也非常好。
許梓桑1914年起身兼“基隆敦俗會”會長,1920年“敦俗會”改為”同風會”,許仍任會長。“同風”顧名思義,傳播日本文化是這個組織的功能,許多地方的會長也是由具有官方身分的台灣人出任。但是除此之外,許梓桑其實還承擔了”記憶傳承人”的角色,將漢學文化藉由詩社、詩報與民間信仰,在基隆地區傳承了下來。
許梓桑在詩報與基隆漢詩上的角色,在上一篇文章有介紹。這裡就集中談談民間信仰的部分。
許梓桑曾受業於清朝舉人江呈輝,許年齡僅小兩歲,應該是亦師亦友的關係。相傳江呈輝1887年參與擴建基隆的護國城隍廟,1893年奏准設立崇基書院。1895年日本人就接收台灣後,書院被廢,廟宇仍存。江呈輝則不久後就內渡(搬家到福建祖籍)了。
許梓桑留在護國城隍廟,算是幫江呈輝守護這間江曾參與建設的廟宇。1900年在城隍廟設正心堂,自當堂主、鸞生(就是神仙代言人)為民眾扶鸞問事。1901年正心堂造"挽世金篇"一書,在善書中非常特別,裡面包括許多鑲嵌鸞生字號以為題韻的"賦"。
以"繼文德馨賦"為例:這首"賦"包括五段文字,分別以"繼""文""德""馨""賦"為韻腳,也是每段最後一個字;"繼文"是指鸞生劉繼文(本名不詳),"德馨"就是許梓桑的字:前面三段以"柳星君"(呂洞賓身邊的侍者)的名義發言,後面二段則分別載明由"許德馨""劉繼文"續賦:
話陳千言,理通一世。諸君樂乎逍遙,大眾稱矣妙諦。登佛門欣阿兄,歸道聖羨舍弟。佛行惻隱,而施甘泉;仙本慈悲,是我呂帝。荷葉初開,寒梅一歲。設鸞堂,大振神通;行宇宙,和衷共濟。集書全章,能除百弊。鑒錄諭生,猶如賢契。正喜文興,又思善繼。
新書未出,黑白難分。閑談巧巧,議論紛紛。凜遵柳筆,正氣氤氳,引今談古,拔萃超羣。氣能蓋世,勇冠三軍。不亞唐詩,又比古文。
詞清兮保山河,韻雅兮安社稷。諸真臨堂兮如馬車,列聖飛鸞兮難窺測。全談正心脩身,每訓復禮克己。這般孝弟人之根,甚麼忠信已可忒,立端立方,乃仁乃德。
(許生德馨續馨字)人生一世,不過百齡。種好心地,刻記盤銘。澡身浴德,窮理橫經。學孔孟之書史,尊仙佛之典型。效左、羊,信乎朋友;繼管、鮑,興於家庭。善由己作,福降天廷。如竹苞矣,如蘭斯馨。
(劉生繼文續「賦」字)茲當陷溺人心,紛紜世務。聖神大發慈悲,仙佛重施雨露,笑世人恥廉盡喪,莫具天良;願諸君禮義存心,永懍大數。但文既可推,德又堪慕。蒙恩師閱稱吟詩,故周也留心詠賦。
從"繼文德馨賦",可以看出鸞生都是文人,藉由呂祖(呂洞賓)信仰設堂講義,一方面是安定人心,另一方面傳播孔孟忠孝等"儒教"(學孔孟之書史,尊仙佛之典型)。
在大竿林天公廟這間許梓桑出力甚多的廟宇裡,主祀呂仙祖的仙公殿龕前柱子上還留著1933年許梓桑以"鸞下"自稱撰寫的楹聯:
代掌文衡 稱聖稱神 師同萬世
天封內相 為民為國 廟祀千秋
上款 昭和癸酉孟冬書旦
下款 鸞下許德馨敬撰 涂濟舟敬書
1944年杜爾瞻(仰山)在代天宮撰述的善書"醒夢金鐘",記錄了1944年元月到端午節這段時期,代天宮建宮耆老許梓桑、蕭發、呂瑞乾、顏欽賢、游勝發、賴南桂、賴火爐、許應麟,以及正鸞杜仰山,副鸞林六善等十人扶鸞問事實況。其中一首"贈堂主許子梓桑",可以視為許梓桑的晚年心境:
衣冠不改舊儒巾,明德惟馨德潤身,竹種四圍崇逸士,菊培三徑著高人,
南宮證果非虛席,金闕幽居不染塵,姑待兒孫皆裕後,卿雲爛漫擁來頻。
許梓桑於日治期間在基隆當了10年市長,也歷任街庄長、議員和許多半官'社團領導人,上面"衣冠不改舊儒巾"頗值玩味。許梓桑年輕時讀四書五經,1985年(21歲)看到日軍來台,1900年(26歲)在城隍廟開壇扶鸞,四書五經躲到善書裡面。1903年到1932年間歷任基隆地區的官職。退休後,1933年(59歲)參與創建大竿林仙公廟,回到"鸞下",1944年(70歲)在仙公廟鸞堂問事時,"衣冠不改舊儒巾",1945年傳說抱病前往港邊迎接國軍,此事因無留下明確記錄,臨終時他內心的感受,只能由後人自行分說了。 
照片為基隆正心堂1933年二十八宿籤詩,轉錄自下列網址:
http://9collection.blogspot.tw/2011/12/blog-post.html
參見:http://blog.xuite.net/doublefish2/wretch/142671175-%E8%A8%B1%E6%A2%93%E6%A1%91%E5%8F%A4%E5%8E%9D
http://www.tai-tien.org.tw/History/Biography_detail.asp?ID=295
後記
除了城隍廟與仙公廟,許梓桑與基隆地區的其他廟宇也有因緣。例如:
慶安宮 :1912年許梓桑等人自福建湄洲媽祖廟迎請媽祖聖像蒞基,供奉於今址,重建其時已荒廢的慶安宮,參見
http://www.idn.com.tw/temple/intro_t_history.php?t_id=4
月眉山靈泉禪寺:1917年靈泉寺因慶祝新建的三塔(即開山堂、報恩塔、普同塔)落成,而舉行水陸法會,太虛大師來台主壇,許梓桑等地方仕紳皆參與法會。1923年圓瑛老和尚應邀來台,在基隆公會堂開講,係由許梓桑君宣讀開會詞,次由靈泉寺住持善慧師介紹。參見
http://www.chibs.edu.tw/ch_html/chbj/17/chbj1708.html
( 在地生活基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3e08416f&aid=26978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