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戰後基隆旳參議員們
2015/08/01 22:28:28瀏覽2460|回應0|推薦0
基隆有一條參議巷,是因為光復後基隆參議會在裡面。
基隆市在1946年3月31日舉行第1屆參議員選舉,議參員有21人(其後併入七堵、暖暖為23人),多為日治時期基隆仕紳。當時會址設於中正區義二路(今義二路2巷)的「中央病院」舊址,市議會在1961年遷到今址。

除了副議長楊元丁於二二八事件(1947年3月)遇害,其他在網路上查得到資料的參議員包括:
*議長黃樹水。1950年實施地方自治,黃樹水繼續選上議長。1972年病逝。
*邱德金,東京帝大醫學博士,曾在基隆開設英德醫院,晚年住在台北,1972年病逝。
*紀秋水,仁愛區選出,企業家,也是基隆市義消總隊首任隊長。紀秋水(臺灣省職業團體代表)與基隆選出的省參議員顏欽賢(臺灣省的區域代表)是1946年11月南京制憲國民大會代表(臺灣省共有17名代表)。
*另有陳漢周(基隆第一位市籍的牙醫師)、汪榮振、葉松濤等
參議員時代的市長是官派的。1945年11月11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指派的基隆市市長石延漢接受日治時期的末任基隆市市長丸岡道夫將關防等移交。石延漢是東京帝國大學畢業,曾擔任福建省與台灣省的氣象局局長。找個留日的當市長相信很有好處,因為交接的卷宗檔案都是日文,石市長一定不需要日文翻譯。
104/07/12聯合報報導,民國37年國民大會舉行中華民國行憲後首次總統、副總統選舉,當時負責記錄票數的就是2014年以99歲高齡去世的書畫名家黃漢英。
1947年基隆市選出去參加行憲國民大會的國大代表是誰?他的名子是李清波。1948年投完票,1950年過世,他的席位是由曾經參加制憲國民大會的紀秋水遞補。愛三路49巷的百年官道福德宮,1949年重修時,第一屆國代李清波曾致贈匾額一方,還掛在大門上(右邊的那面)。
我找到的李清波資料不齊,簡要整理如下:(不過因為李清波是好名字,南仁湖總裁也是李清波,若有混淆期盼前輩學者指正)
李清波1912年出生於金山,曾就讀淡水中學,後來赴大陸就讀黃埔軍校,曾經參與抗日戰爭。戰後1945年回台,曾任三民主義青年團台灣區團部基隆分團主任,1947年二二八事件時楊阿壽參議員曾避難於李清波家中。第一屆國代選舉,李清波應該是以曾經擔任三青團基隆分團主任(類似基隆市團委會主任)的資歷獲提名當選。
( 在地生活基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3e08416f&aid=26978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