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02 22:32:52瀏覽2319|回應0|推薦0 | |
不論是金門島的蚵仔煎,或是台南府城的蝦捲、茯苓糕,這些或因鄭成功揮軍討荷而誕生,或因國軍部隊退守而蓬勃,歷史的醃漬,戰火的調味下,心細如你,在細嚼慢嚥中,也許可以依稀體會到,二地小吃有著相同的調味-歷史感與硝煙味。 出版「慢食府城:台南小吃的古早味全紀錄」一書而一鳴驚人的台南小吃與古蹟專家王浩一,昨日應邀於「創意開門、文化金門-文化創意產業研習活動」中,以「廈門、金門到鹿耳門的美食之旅」為題發表演講,挑動聽眾的味蕾,開啟鄉親的視野。 王浩一有個相當知名的精神科作家弟弟王浩威,他表示,來金時,還發生一件有趣的事,接機的人,以為他像弟弟王浩威一樣圓圓胖胖,直到旅客走光,幾經聯繫確認後,才發現身材適中的他竟是王浩一。 王浩一是愛吃愛玩的台南府城文史工作者,他以四年半的時間,精心企劃,深入訪談,寫下「慢食府城:台南小吃的古早味全紀錄」一書,從小吃典故到飲食考古,為讀者打開窺察台灣文化的有趣窗口,不僅轟動文壇,也成為文化人造訪台南府城美食的最佳嚮導。 王浩一主講「廈門、金門到鹿耳門的美食之旅」,除了讓人充份感受到三地的美食文化,也不禁領略到,原來廈門、金門、台南府城,既有血源的一脈相傳,更有著相同的小吃內涵。 金門、台南府城,因為鄭成功揮軍討荷、反清復明,在兵慌馬亂、物質貧乏中,為養活數萬鄭家軍,變化出各種替代吃食,豐富了飲食、小吃內容,也讓二地有了飲食文化內涵的牽連。 而金門在國軍退守島上後,會集了四面八方的英雄好漢,為充分供應島上官兵三餐,也同樣衍生出各式各樣的風味美食。 歷史的醃漬,戰火的調味,讓金門與台南府的美食,有了不一樣的人文厚度。 王浩一談起鄭家軍在媽祖指引下發現牛奶魚-虱目魚的神奇,送給遠在金門的魯王品嚐,魚鮮味美,讓魯王龍心大悅,賜名「國姓魚」。 他也分享台南府城人,用大把虱目魚頭熬煮成一鍋鮮湯,以及「魚」盡其用、惠而不費的生活智慧。 國民小吃蚵仔煎,源自於五月五祭屈原、慶端午,要綁肉粽弔祭屈原,卻因米、肉都被荷蘭軍隊搜刮一空,鄭家軍只好以地瓜粉、豆芽、海中拾起的海蚵,和成一坨吃食,用以祭拜,成了日後的蚵仔煎始祖。 宛若如意般色彩的「意麵」,係為了填飽當年三、四萬個鄭家軍的脾胃,福州兵製做雞蛋麵,因量大耗力,連呼「噫」、「噫」,而成「意麵」。 另外,台南府城還有一種特別小吃-茯苓糕,「茯苓」音如「復明」,反清復明意旨鮮明。明末清初,因為據傳糕點中內藏反清復明密函,為防露餡,還有「只許大人嚐、不許小孩吃」的禁忌。 王浩一表示,瞭解了這麼多的歷史典故後,再品嚐這一道道的小吃美食,一定會發現,口中的滋味更加濃郁,也格外不同。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