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神經可塑性:The brain that changes itself
2010/10/08 00:49:29瀏覽1258|回應2|推薦16
神經系統有其「鋼性」與「塑性」,感覺與運動,情緒與認知,各種功能有其特定區域負責,點與點之間的連結,哪一個路徑會行經哪個區域,在傳統解剖與電生理的研究中,大致已經建立基本模型,這是其「鋼性」所在,因此我們可以藉由各種測試,檢驗神經系統是否正常,當系統受到傷害時,也能評估影響範圍。除此之外,神經系統也具有相當的「塑性」,練習與訓練,在增進技藝的同時,也正在改變腦部的連結,肢體受傷的同時,也會驅動中樞進行調適以適應改變。

The Brain That Changes Itself 這個節目,曾在2009年於 CBC 播出,內容介紹許多神經可塑性的例子,例如在現代科技的協助下,如何幫盲人改用觸覺來再度「看」到東西、如何幫平衡覺失調的病人,再度找到平衡點、幫助學習障礙兒童學習、動腦訓練程式的原理、中風後復健、治療斷肢後產生的幻肢症狀等。相當不錯的科普影片,這一次是從 Youtube 上的 embed code 貼上來的,希望沒有上一篇文章 (心病還須心藥醫) 中的地區播放限制問題。

The Brain That Changes Itself Pt 1



The Brain That Changes Itself Pt 2



The Brain That Changes Itself Pt 3



The Brain That Changes Itself Pt 4




參考資料:

The Brain that Changes Itself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2jclee&aid=4480041

 回應文章

盹龜雞~ 二月七日與十日 陽明山 與 花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神經可塑性:The brain that changes itself
2010/12/07 13:59
科學家的努力  令人感動 . ~ 原以為壞損的神經 沒法補救, 沒想到 科學家們沒有放棄, 在這個灰色地區 尋找可塑性的入門鑰匙 .  這激勵著受傷者  與受傷者的家屬. 感謝介紹.
瘦骨(2jclee) 於 2010-12-15 06:35 回覆:
當我們回顧幾十年以前的科技,我們總會發現很多當時無法解決的問題,現在都已獲得解決,同樣的,現在面臨的問題,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再也不會是問題,而且,發現解決方案的速度,會愈來愈快,我總是這麼樂觀的認為。

看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可惜
2010/10/10 05:31
 受限制,看不到。
瘦骨(2jclee) 於 2010-10-10 08:50 回覆:
連 youtube 上的影片都有播放地區限制,是我所預料不到的,謝謝您的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