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4/28 11:56:08瀏覽222|回應0|推薦6 | |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這個領域全球唯中美兩國有足夠的大數據,因此有的比拼,其他各國只能是觀看和借用的份,又因為中美兩國的國情差異,所以目前各自擅長在不同方位。 移動通信主要指的是5G、6G以致後續的XG技術,以及它們的基站設備,現今的6G技術專利占比美國35.2%,日本9.9%、歐洲8.9%、韓國4.2%,中國大陸的占比是40.3%,雖然中國大陸占比第一,但是美西方國家的占比總和高於中國大陸許多,所以要是美西方國家聯合起來搶移動通信話語權和新規則制定,我看中國大陸難以寡敵眾,好在基站設備也是重要一環。 才寫著,看到新聞報導美、歐、日本、韓國等十國組成聯盟,準備在將召開的6G大會上爭取6G標準制定權,顯然美國是想奪回移動通信的主導地位。不過我倒想瞧瞧沒有5G可續性佈署的美國,直接跳到6G技術的沿用,會是怎樣的結果。 新能源的關切來自人們對環保意識的抬頭,為了地球的未來能讓人類等各類動物長久宜居,所以要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量,及至碳中和。為了要開發綠色能源,這就帶動了排除燃煤發電之外第四代核能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一干綠色能源發電的興起。中國大陸雖然起來的晚,但是急起直追的結果,現在可是上述那幾種綠色能源發電的龍頭,市場占比可都超出七八成,這也急了説不好聽是為了己利而制定是項策略的美西方發達國家,但是又奈何。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全球,成為推動現代科技進步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然而,在這場技術革命的背後,一個被忽視的挑戰正悄然逼近,那就是緊張的電力供應。 有報導指出,OpenAI的ChatGPT每天消耗的電力相當於1.7萬個美國家庭的用電量,這可是現在的哦。隨著各家通用大模型或垂直大模型陸續推出,用戶們亦然相繼增多,想像的出用電量可是蹭蹭往上飆升的喲。 AI人工智能既是用電大戶,必然牽涉現在及將來發電和輸送電的問題,土地不大的國家,發電和輸電可以比較集中,問題或許不大,但是他們自己能有多大的數據量,我看到頭來只能求助中美兩國的大模型,所以説來説去只能是中美兩國各自的電力需求和電力使用問題了。 中國大陸的電力需求和電力使用沒有問題。客官你有冇疑問過改革開放初期的珠三角、長三角因為人口集中工廠林立,往往用電吃緊,記得那時台灣生產不斷電系統的廠商都因而發了大財。曾幾何時,中國大陸工業發展已是世界工廠,但是為何多少年了,未曾再聽到中國大陸各地少有停電、限電的事情發生,當然這主要由於西南部水利發的電和西北部火力發的電輸送到中東部的結果,問題是這麼長距離少説上千里的電力輸送,電送的快不快,中途電的耗損大不大才是問題所在,這就得説到特高壓輸電網工程。 特高壓輸電,是指1000千伏交流電壓和±800千伏直流電壓輸電工程和技術。放眼全球會特高壓輸電技術的國家有的是,但是中國大陸技術領先,而且已經架設的電網或之後要繼續增建沒有問題,所以亟需大量用電的AI,在中國大陸進展開來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倒是美國沒有啥特高壓輸電網,為什麼?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有篇報導説,實際上,緩解電力瓶頸是拜登政府的優先事項之一,但是建設全國電網涉及跨州問題,聯邦政府權力有限,此外這還涉及到大量的土地購買、環境評估和各州之間有關成本的討價還價,終究是一個漫長和繁雜的過程。資料顯示,在2013年,美國每年還能建造4000英里的輸電線,而如今這一數字連1000英里都達不到,這還不是特高壓輸電。 隨著時間的推移,AI人工智能的研發會越加深且廣,那時用電需求一定會發生對電網的擠壓,在中國大陸因為電網的規劃得宜,因而為此電力吃緊的狀況發生可能性會低。相對於美國那會發生什麼事不予猜測,至少特斯拉老闆馬斯克在今年3月的一場活動中,預言了AI熱潮背後的電力短缺風險,他説“我認為,明年將沒有足夠的電力來運行所有的晶片。”。 AI的進展快速造成電力分配問題,其他發達國家雖然在AI的研發不如中美兩國,但畢竟這是趨勢,在沒有中國大陸這樣的特高壓輸電技術和智能電網的系統下,美國尚且如此,其他國家那更是沒多大作為啦。 為了還給地球一個乾淨的生態環境,西方發達國家早早即下定對地球節能減碳的策略,於是推展綠色能源取代主要的火力發電。燃油汽車更是碳排放的最大來源,所以也要以新能源汽車取代燃油車,世界各國也都定出本國減碳及至零排放時間表。中國大陸是世界工廠,碳排放量遠居全球之冠,因此是美西方發達國家最最關注的國家。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為了盡快與世界先進國家接軌,因而處處遵循美西方發達國家定下的規矩,各類新能源政策也都快快定下,除了大力開發上述説的綠色新能源外,新能源汽車也上了綱,因為中國大陸這樣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領先全球的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主要就在電池,而電池的持續使用需要充電的呀!這下子又和電掛上鈎了。現在中國大陸不缺電,所以大力研發電動新能源汽車沒有問題,這又一下子一個不小心在新能源汽車引領全球,你説美西方發達國家是不是一個個猛捶心肝啊!對了,由於電源不予匱乏,因此為新能源汽車佈署的充電樁也是滿滿,可見中國大陸的充電樁技術,尤其快速充電也是領先全球。 美國開創信息化革命,因為個人電腦、智能手機相繼上市,也順帶催生出網路,開始的固定網路到現在的移動網路5G到6G再到爾後的各個XG,由於這些,想必大家都知道有了互聯網(Internet),這世界變得萬般繽紛吸睛耀眼。因為這些都是美國開創的,自然互聯網的各種運用美國都搶在頭前,君不見你現在幾乎每天離不開手的Facebook、Yutube、Instagram、Amazon、Google Map、Yahoo、eBay、現在稱X的Twitter、…等等。 中國大陸挾自己龐大的內需市場,在互聯網的運用也是叫得出號的,譬如微信、小紅書、淘寶、抖音、支付寶、愛奇藝、美團、滴滴打車、CapCut、Temu、Shein、…等等,抖音更是風靡全球,美國恨它恨得牙癢癢的。 放眼世界現今互聯網的運用上,除美中兩國外,其他國家的App還真沒幾個上得了檯面。世界在變,事情總會發生變化,這主要的誘發在5G,因為美國沒有真正的5G技術,而移動通信的持續研發,到了6G開始應用時,除了講求更高的峰值速率外,最重要是要達到低時延的效果,因為沒了有效低時延的移動通信,很多事情辦不了,其中最為新能源汽車在意的便是自動駕駛喽。 自動駕駛汽車(Self-driving automobile),又稱無人駕駛汽車,目前有兩種技術路線,一是只認視覺駕駛的特斯拉,因為人就是靠視覺駕駛,所以特斯拉就認只要無人駕駛的汽車學習好AI大數據,成了老司機便能自動駕駛汽車,但人的視覺是3D成像,可以判斷前面物體的大小遠近,而安裝在汽車上的攝影頭現在也只是2D圖,沒法正確讀出物體的大小遠近,再好的數據庫和電腦強大的算力輔助老司機,至今的特斯拉也只敢在無人駕駛汽車做L2級別。 無人駕駛汽車的另一路線便是車路協同技術,無人駕駛汽車為了做到對前方物體的立體判斷,增加各種雷達輔助,當然首先得將價格打下來,好在中國大陸科技研發實力,遲早將它們打成白菜價。除了對前方看清晰外,對周遭的狀況也得多所了解,這就得在毫秒時間有各種即時信息的提供,信息來源呢?移動通信技術派上用場了。為了即時,所以6G技術要更加做到高的峰值速率和低時延,這就是車路協同的自動駕駛,級別自然能夠漸進到L3、L4、L5喽。 上述説的新能源汽車除了電池外,就是自駕,但是還有添加到新能源汽車的黑科技,那就是智駕。我説的智駕便是將運用在手機上各種App上到新能源汽車,除此,凡是天馬行空能用到座艙裡的,想怎麼個整法就怎麼裝。所以當今的你可以花較少的錢,去駕駛一輛萬般裝飾的可以的新能源車而不就,卻寧願花大錢去駕駛一輛説是極簡風的德日美燃油車嗎。 豐田汽車公司董事長稱電動的新能源汽車為“低級產品”也好;新力本田社長貶低中國大陸新能源汽車,説什麼沒任何技術含量也罷;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將中國大陸造的智慧汽車比喻成為“裝上輪子的蘋果手機”也行。中國大陸還是自我調侃説新能源汽車是裝上大沙發、大冰箱和大視頻的電動車,那又咋地,這幾天的北京車展,外國主要頂級車商為何要派員仔仔細細地觀看中國大陸的新能源汽車呢。 光有移動通信技術還不夠,尚得建設通信基站的啊。世界五家移動通信設備製造商瓜分全球市場,分別是華為、諾基亞、易利信、中興和三星,三星份額很小可以略而不計。美國沒有一家,所以5G、6G美國專利雖然不少,但是要建基站卻要仰賴上述五家公司,中國大陸的華為和中興美國不會用,而諾基亞和易利信技術不達標又貴,因此就5G基站美國到現在也只建了15萬個,反觀中國大陸5G基站總數達328.2萬個。 馬斯克為美國推出星鏈(Starlink)計畫,以補移動通信地面基站之不足,雖然不錯,但問題是天空到地面距離那麼遙遠,何來低時延效果呢,對自動駕駛汽車ㄨˊ ㄏㄜˊ ㄌㄨㄢˋ ㄧㄥˋ(沒的卵用、沒多大鳥用)。順道説説,中國大陸準備這個月開始“楚天”超低軌通遙一體星座的衛星發射,因為楚天衛星離地球地面距離短於星鏈衛星,因此從技術層面和通信角度看勝星鏈衛星,實際會是如何呢?等時間證明了。 大模型市場可分為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兩大類,美國由於幾乎工業的空心化,因而陸續推出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和Sora文本生成視頻大模型,雖然轟動也叫人震撼,而依美國目前的國情也只能表現在此方位。中國大陸的AI技術推出類似的通用大模型不是問題,例如文心一言、通義千問、360智腦、星火認知、Kimi、豆包、…等等。 中國大陸既是世界工廠,所以大模型更聚焦解決垂直領域問題,以產品開發為目的。他們在通用大模型基礎上訓練行業專用模型,應用到金融、醫療、教育、養老、交通等垂直行業,其中華為的盤古大模型為煤礦、水泥、電力、金融、農業、國家雲創造產業價值,因為華為認為Al for Industries將是人工智能新的爆發點。 對於特定場景而言,企業並不需要通用大模型的“全能”能力,需要更多的是模型的精度和品質。因此既然要做Al for Industries,例如金融、醫療、教育、養老、交通、…等等,移動通信技術不也對之起到運用之處,可見本文標題的移動通信、新能源、AI,彼此之間環環相扣,做到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 現在中國大陸面對的是以美國為首,聯合眾多發達國家和台灣共同圍堵、遏止中國大陸的科技創新、發展,不管這些參與者心甘情願與否,目前他們一起協同作戰對付單個兒的中國大陸是真,結果會是如何。我也納悶為什麼美西方發達國家這麼不待見中國的崛起呢?到底是怕啥子呢?難道是二百多年來吃中國人ㄍㄠˋ ㄍㄠˋ(夠夠),生怕哪天中國人對之報復的心理陰影吧。 要我看,多少年來許多由美國率先提出的概念,可都由中國大陸的科技創新將其一個個實踐出來或發揚光大,尤其在國防武器裝備上很多是這樣。現在我們常聽到的一些不成熟的應用產品,例如AR、VR、MR、元宇宙、全息通信、感知互聯網、數位孿生、…等等新東西都很可能會由中國大陸將其逐一實踐。 現今這世界誰掌握移動通信、新能源、AI最為齊全呢?誰又最能為此三類領域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呢?不論人力、物力和財力,客官,這你可知誰會主導這未來了吧。 Hallyeh 2024/4/28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