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違章工廠轉型大限將至 農地回歸不能再延 還約2萬家農地違章工廠仍未納管
2022/01/20 04:28:00瀏覽1000|回應0|推薦20

2019年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法,規定今年3月20日後,2016年5月20日前的低汙染農地違章工廠必須依法納管,否則斷水斷電,期限剩不到三個月,仍有2萬多家廠商未登記。環團表示,地方每年平均查處700家農地違章,換算2萬家未納管廠商需要28年,應加派查處人力,並呼籲全民連署,要求經濟部終結農地工廠,不應放寬標準。

全台有4.5萬家既有農地違章工廠,經濟部統計,目前已有1.4萬家業者申請納管、7000多家取得特登,等於2萬多家還沒申請納管。工廠自救會上周到行政院陳情,希望放寬就地合法資格,行政院回應將跨部會協調。

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國土組研究專員賴沛蓮表示,政府過去承諾2019年工輔法修法是最後一次開放納管,2016年5月20日前的既有低汙染農地違章工廠,2022年3月20日前都必須依法納管,現在是最後期限,全民必須站出來為農地發聲,捍衛工輔法政策底線,連署監督經濟部3月20日後依法將未納管廠商斷水斷電。

台灣農地「長出」違章工廠的問題嚴重,輔導這些工廠轉型的法源《工廠管理輔導法》(簡稱《工輔法》),在2020年施行2.0版本,允許2016年5月之前設立的低汙染農地違章工廠申請納管、走向合法。然而,申請大限(2022年3月19日)將至,經濟部於去年底公布的數字卻顯示,全台還有約2萬家、超過半數的此類工廠未申請納管。

寧願冒被拆除風險 也不申請納管
現在不把握轉型機會,未來恐被斷水電、拆除,為何即使如此,眾多此類工廠仍不願轉型?

由於轉型為合法工廠涉及設備及環境的改善,對於資本較不充裕的小業者來說門檻並不低,因此這些工廠就算有機會合法化,仍不願意踏出轉型的第一步。

再者,台灣不少鄉村地區違章工廠對於地方經濟而言,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停止此類工廠運作,等於斷了不少地方民眾的生活命脈,若政府對農地工廠「下手」,勢必面對地方民意反彈。許多業者或許就是看準這點,選擇「擺爛」。

「擺爛」在過去其實很有用,自《工輔法》立法以來,由於納管成效不彰、再加上民間施壓,已經歷數次修法延後時程、乃至於改變遊戲規則的狀況。

解決農地工廠問題 不能一延再延
例如:原本規定,2008年前已存在的低汙染工廠,才符合輔導轉型資格,後來放寬至2016年;最初訂定2017年為完成輔導的時限,後來延長至2020年,在最新的《工輔法》中,更一口氣延長到2039年。

農地違章工廠輔導轉型,確實有不少實務上窒礙難行之處,然而,過去的困境有沒有辦法解決,其實都取決於主政者是否具備足夠決心及政策工具。

根據《工輔法》第28-1條,若前述低汙染違章工廠未在期限內申請納管,就要被斷水電、拆除;未來時限一到,就算相關單位沒有拆除的人力、資源,仍應透過成本較低的斷水電手段,來中止該類工廠運作,並在適當時機逕行拆除,才能徹底解決台灣農地數十年以來遭違章工廠蠶食鯨吞的問題。

根據經濟部「2019年未登記工廠清查報告」及各地陳情舉報,約有1640家待查處的新增建農地違章工廠清單,交由地方政府查處,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地方政府已查處1443家農地違章工廠。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國土組研究專員蔡佳昇說,換算一年僅約查處700家,2萬家未納管農地違章需要28年才查得完,應善用每年21億納管輔導金編排更多查處、輔導人力。

蔡佳昇說,去年彰化縣某鑄造廠被周遭居民檢舉後,縣府回覆「該廠商已申請納管」,明明是必須轉型、遷廠或關廠的中高汙染廠,卻以「低汙染」名義申請納管,以「申請中」狀態成為中高汙染稽查的漏網之魚,還規避區域計畫法的裁罰。根據經濟部公開資訊,處於「申請納管中」而無法斷電的廠房,就占稽查後為非法廠商總量的23.3%。

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國土組研究專員吳沅諭表示,經濟部承諾將公開未納管的農地違章工廠名單,但應包含廠商名稱、工廠地址、負責人與行業別,放置網路公開平台公示,全民共同監督,並同時彙整給合法廠商與銀行,告知這些違法工廠隨時會被地方政府拆除或斷水斷電,提醒與未納管工廠商業往來的風險。


#房地產權不清楚產權不完整「持分房屋土地」可以貸款嗎
#
二胎房貸是什麼?完整解析申請條件、流程及常見問題
#為什麼申請土地貸款過件率低?「土地分類、貸款申請流程、如何提升過件率」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298d3f19&aid=171357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