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機勃勃, 多采多姿,剛遠離共產黨鐵蹄下的夢魘, 阿爾巴尼亞首府地拉那(Tirana)正在蛻變中。十年前,在世人的眼光中, 這座曾是極權統治中心的城市還是洋溢著沉悶、晦暗的氛圍。一棟棟本來看來十分醜陋的住宅高樓大廈,外觀現在都塗上了一層橘紅色或藍綠色等鮮豔的條紋。另外有一棟則塗有炫目的,粉紅翠綠兩大小同心圓。 色彩就是個性、就是思想、就是魅力、就是語言。繽紛的色彩擺脫單調的俗氣。讓社會多元、讓百花齊放、讓自我展現。掙脫制約, 走向奔放,阿爾巴尼亞人開始憧憬著未來美麗的人生。 時髦的Blloku區熱鬧滾滾。散步其間,耳邊好像嗡嗡作響;到處充斥著酒吧、咖啡館,裡面談笑風生,杯觥交錯的客人可不是一般的鄉巴佬或歷經滄桑的老工農,而是穿著時尚體面的新興中產階級。這裡還有很多女裝名品店,你不時可以看到一些妝扮得雍容華貴,花枝招展的千金淑女, 結伴而來,嬌聲嗲氣地從身旁掠過。或許這些新興中產階級對我們,對西歐人來說算不了甚麼,在西方先進國家甚至是多如牛毛。但是阿爾巴尼亞長期鎖國,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對一般阿爾巴尼亞的勞苦大眾來說,他們簡直是暴發戶。 儘管時代在變、潮流在變, ,這座城市依舊有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義大利、共產黨統治時代迷人的遺風。例如中央林蔭大道上優美的清真寺、高貴的尖塔、大幅的共產主義壁畫。 但是畢竟經濟發展、社會現代化才剛起步,街頭上仍然到處是髒亂、吵雜、瘋狂 、灰塵覆蓋,卻又奇形怪狀 。車輛交通, 大車也好, 小車也好,彼此爭道,也與行人爭道。 政治上長期走的頑固強硬的史達林共產路線,儘管現在開放了,大部份人民依舊貧窮,流浪與行乞的街童到處可見。處處,路邊只擺個烘爐賣烤焦玉米的小婦人、小巷裡賣飲食的小孩 ,意味著這個國家人民生活的清苦,經濟的窘困。 一般遊客觀光地拉那城多由Skanderbeg廣場開始。Skanderbeg廣場可說是地拉那市最主要的廣場,位居全城要衝,一些觀光文物建設如et’hem bey 清真寺、鐘樓、國家歷史博物館等都在附近。這座廣場最初因為樹有民族英雄Skanderbeg的騎馬雕像而得名。共產黨執政時代又樹有阿爾巴尼亞前共產黨頭子Enver Hoxha的雕像。他從1944年統治阿爾巴尼亞一直到1985年他逝世為止,長達41年。但是在1991年民主浪潮中, Enver Hoxha的雕像被憤怒的示威群眾拉下來了,只剩Skanderbeg騎馬的雕像。Skanderbeg騎在馬上,英姿煥發,橫眉冷對車如流水馬如龍, 好像這裡猶是戰場,他還在細心呵護他所愛的阿爾巴尼亞。這畫面是不是令人感動?很多遊客都來這裡拍照留念。 長期封閉使這個國家的人民對國外的世界一無所知。阿爾巴尼亞人對外國人臉上洋溢著熱情與好奇,對稀少的東方人遊 客更是,更甭提台灣人了!貧窮、落後似乎沒有影響年輕人的活力與韌性。年輕人好像渴望走出去,增加國際觀,讓自己發光發熱。在Skanderbeg廣場,幾個阿爾巴尼亞青年看到我,好像看到一隻稀有動物,問我是新加坡人?中國人? 日本人? 韓國人 ?就是沒問是否台灣人?taiwan ?is Thailand?日本的一個城市?真是好笑! 他們要求合照!竟把我抱得那麼緊!呵呵 !這在台灣會被以為是搞gay 耶 !做為一個來自陌生台灣,稀有的自助旅行者,我願與阿爾巴尼亞人互動,我幫助世界注意與發現這個國家的可愛與美麗。我也是在幫助阿爾巴尼亞人了解外面世界文明的脈絡。旅行這個國家,我不只是在旅行,我也是在體驗一種美好國際友誼。 從Skanderbeg雕像走幾分鐘就到 Ethem Bey清真寺。這間清真寺好小,可是看來卻非常雅致。清真寺建於18世紀末,是地拉那最古老的建築物。其實本來沒那麼小,1960年代,很多無神論者大肆破壞,清真寺就只剩下這個樣子被保留。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777563 在清真寺的背後就是鐘樓,建於19世紀初,高約35公尺,它可是全地拉那最高的建築物。花台幣不到20元就可登上頂層俯瞰全市。 從Skanderbeg廣場往東走沒多久就到文化宮(pallate kultures)(英文:palace of culture),這棟白色大理石結構,劇院、商店、藝廊的複合式建築,最初是由蘇聯人民於1960年捐資興建,做為蘇聯與阿爾巴尼亞結為盟友的禮物。有趣的是,一年後,阿爾巴尼亞政府因不認同當時蘇聯的修正主義,與蘇聯決裂,轉而支持當時也與蘇聯反目,中國的毛澤東主席。但是這棟建築物還是繼續興建,直到1966年完工。兩個國家統治階層的對立並不意味兩個國家的人民就要對立。這是個良好的典範。 從文化宮往西北方經過廣場邊繞道,就來到國家歷史博物館。它是阿爾巴尼亞最大的博物館。這個國家珍貴的文化遺產大部份都存放在此。但是國家歷史博物館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反而是正門上方巨幅的馬賽克壁畫。壁畫描繪從二千多年前祖先伊利里亞人(Illyrian)時期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阿爾巴尼亞的榮耀與光輝。人物栩栩如生,整個畫面看起來,氣勢磅礡。 從Skanderbeg廣場往西南方,沿一條林蔭大道步行約15分鐘,就可到國家藝術畫廊。畫廊陳列的多為共產黨統治時期的油畫,都是在歌詠社會主義大家庭的幸福與美好,頌揚軍士及工農勞動人民在各個工作崗位上的努力與貢獻。這些作品以現在的眼光看來,當然充滿了政治八股的宣傳意味。不過無可諱言的,這些油畫的技法,不論構圖、色彩、明暗、線條等都有它的藝術價值。現在阿爾巴尼亞民主化了,遠離共產主義了,可阿爾巴尼亞政府仍然全力呵護這些藝術品, 而且開放參觀。讓藝術的歸藝術,政治的歸政治,這就是尊重與包容。尊重別人思想的表達,尊重別人的價值。包容異己、包容殘缺、包容錯誤、包容冤仇。 從國家藝術畫廊的後面,沿Murat大道走,來到拜占庭帝國時代Justinian一世帝堡壘的廢墟。城牆高度約莫有六公尺高。 離堡壘廢墟走沒多遠,可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橋橫跨在Lana河上。它已經有兩百年的歷史了。 下面這棟金字塔式的建築可算是地拉那最特殊的建物了。它是由阿爾巴尼亞前共產黨獨裁頭子Enver Hoxha的女兒和女婿於1988年設計並建造的。一度是Enver Hoxha專屬的博物館,是權勢、個人崇拜的象徵。曾幾何時, 內部多已荒廢, 斜面的白色大理石及玻璃帷幕淪為小孩的溜滑梯和青少年的塗鴉牆,到處是垃圾,似乎荒廢已多時。物換星移,一朝天子一朝臣!前獨裁頭子Enver Hoxha若地下有知,想必感慨萬千吧!?建物被夷為平地恐怕是遲早的事了。 從金字塔建物附近搭公車往山坡路Elbasanut最上頭, 來到烈士紀念墓園。這裡埋葬28000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殉難的遊擊隊英雄。在這裡俯瞰與遠眺 ,市景及周遭山景盡收眼底。Enver Hoxha本來埋骨於此 ,共產黨垮台後, Enver Hoxha的遺體竟被挖出來,移葬到另一處大眾墓園。 墓園上有一座12公尺高的優雅雕像,雕像人物就是阿爾巴尼亞傳說中的聖母,是阿爾巴尼亞守護神。聖母雕像就像一 個慈祥母親般,一直在旁邊撫慰與守護著28000個為國捐軀的英雄們。 墓園上有一座12公尺高的優雅雕像,雕像人物就是阿爾巴尼亞傳說中的聖母,是阿爾巴尼亞守護神。聖母雕像就像一 個慈祥母親般,一直在旁邊撫慰與守護著28000個為國捐軀的英雄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