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說丐
2009/12/19 16:26:06瀏覽1246|回應5|推薦202

 段懷清

乞丐肯定不是只有中國所獨有,亦斷非今日中國所獨有。但中國之外乞丐如何行乞,沒有見識過,不好斷言。倒是中國之行乞者,似乎古今一律,傳統不曾中斷過。如果說傳統中國與現代中國多有文化斷裂處,乞丐文化卻似乎得以倖免獨存。今天城裡人尋常生活似乎好過多了,但路邊乞討者似乎亦隨之突增,且乞憐之法千奇百怪。除了常見自殘之外,行乞也滲透到了城市人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早幾年在地鐵上尚不見行乞者,近來幾次搭乘地鐵,屢遇乞討者。又數次在滬杭之間的列車上邂逅同一斷腿行乞者,先是口中吟唱多年前台灣電視劇主題歌「昨夜裡星辰已墜落」,後訴說自己慘痛經歷,車到杭州站前停止行乞,快速消逝在人群之中……

中國人對待乞丐,態度複雜,多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之矛盾心理。更有說今日乞討者,多為職業乞丐,並非因為家境坎坷不幸,而是以此為業,乞討致富後回家蓋房。是說屬實否,亦難求證。不過據說今日城裡乞丐如此之多,且多不願意到政府提供的救助站,顯然是將乞討作為謀生之手段,而非一時遭遇困窘不遇。

說到英雄途窮,這是古今中外皆有的。在動盪時代,人生命運難測,騰達淪落,並非全然由自己把握。但真英雄終究會脫穎而出、顯露崢嶸。傳說清初有鐵丐者,「貧而乞食,有拳勇,耐飢寒」。就在其淪落之時,為查繼佐所「獨識」,「給以衣資,為之謀所就」。「至丙午莊史獄起,繼佐素有文譽,莊列其名於參訂中,有司按籍捕逮,禍幾不測。而是時六奇業已平滇功為大帥矣,上疏力辯其誣,乃得昭雪」。此六奇者,乃鐵丐矣。而查繼佐「以一日之知」,「獲全宗之報」。而鐵丐吳六奇者,亦以知恩圖報之仁厚,與查氏相得益彰。或許是與家族中這一美談有關,後人讀金庸小說中有關「丐幫」之文字敘述,多有同情讚譽,不見一般乞討者之無賴討厭,反多見其英雄豪俠仗義。這自然是對乞丐及其生活之理想化的想像。

不過,文學史上對乞丐作如此之想像者,斷非金庸一人,亦非自金庸始。

《古今小說》中有「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一故事,其中玉奴之父,就是一個丐幫頭領。只是當時社會風氣對於乞丐人家,多有偏見,即便是生活富裕,亦不為世人羨慕,甚至還會遭遇白眼。故事中有關玉奴之父金老大之出身,有這樣一段文字:

杭州城中一個團頭,姓金,名老大。祖上到他,做了七代團頭了,掙得過完完全全的家事。住的有好房子,種的有田園,穿的有好衣,吃的有好食。真個廒多積蓄,囊有餘錢,放債使婢。雖不是頂富,也是數得著的富家了。那金老大有志氣,把這團頭讓與族人金癩子做了,自己見成受用,不與這伙乞丐歪纏。

這是世代為丐幫頭領(「團頭」)的杭州人金老大的故事。有意思的是,如此有志氣、放著祖上七代相傳的團頭不做,定然要過那尋常人家生計的金老大,其實後來還是遇到了世俗議論,其獨女玉奴,雖然生得十分美貌,且「詩賦俱通,一寫一作,信手而成」,「更兼女工精巧,亦能調箏弄管,事事伶俐」,但卻因為生於團頭之家,「無人相求」。此固見世人成見之深,然一般風俗,已現一斑。可見金庸筆下丐幫英雄之仁愛義舉,多為想像,非為現實。

由此倒讓我想起自己不久前一次經歷。一日夜,余攜太太去接上補習班的女兒。在補習學校門口等候時,見門口馬路邊欄杆處,有一行乞者。余袋中恰有怡口蓮糖一枚,與之,丐露戚戚色,言已一日未曾進食。余將袋中硬幣悉數與之。夫人言,與之錢不如買點食物與之,遂與夫人到馬路對面陝西麵館,購得陝西肉夾饃二,與之,丐接之,即食,不復言矣。

日常生活中所遇見的,不過是這樣的乞丐而已,非末路英雄,亦非丐幫團頭,不過是茫茫人海之中一個食不飽衣不暖的受苦人而已,而其所求者,不過一日之飽與一時之暖。而路人可為者,亦不過與之一日之飽或一時之暖而已。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233456&aid=3603536

 回應文章

the dreamer gir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施捨
2010/02/25 21:26

有能力施捨

不也是一種幸福


the dreamer girl~~ 最新作品:


菲律賓 –尼多島(El Nido)

晨曦閉關(233456) 於 2010-03-01 22:32 回覆:

羽白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太好了....
2010/02/09 07:45

早安

新年吉祥如意

謝謝您分享武訓的生平

及整個興學的過程

晨曦閉關(233456) 於 2010-02-10 20:11 回覆:

恭賀新禧


葉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乞丐少了
2010/01/24 23:42
現在多是遊民,全身家當隨身攜帶,撿破爛維生。乞丐比較少見了。
晨曦閉關(233456) 於 2010-01-25 21:42 回覆:

飄泊流浪,靠撿破爛維生,慘痛!雖說比乞討稍為好些,仍是苦不堪言


羽白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武訓興學
2010/01/21 18:33
乞丐最記得武訓了
晨曦閉關(233456) 於 2010-01-23 13:58 回覆:

轉載

清代平民教育家-武訓:

 武 訓(1838~1896) 清代平民教育家。今冠縣柳林鎮武莊人。因在兄姐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名訓則是清廷嘉獎他行乞興學時所賜。


武訓7歲喪父,乞討為生,求學不得。14歲後,多次離家當傭工,屢屢受欺侮,甚至僱主因其文盲以假帳相欺,謊說3年工錢已支完。武訓爭辯,反被誣為「訛賴」,遭到毒打,氣得口吐白沫,不食不語,病倒3日。吃盡文盲苦頭,決心行乞興學。


咸豐九年(1859),21歲的武訓開始行乞集資。他手使銅勺,肩背褡袋,爛衣遮體,邊走邊唱,四處乞討,其足跡遍及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地。將討得的較好衣食賣掉換錢,而自己只吃粗劣、發霉的食物和菜根、地瓜蒂等,邊吃邊唱:「吃雜物,能當飯,省錢修個義學院。」在行乞的同時,他還揀收破爛、績麻纏線,邊績麻邊唱道:「拾線頭,纏線蛋,一心修個義學院;纏線蛋,接線頭,修個義學不犯愁。」他還經常給人打短工,並隨時編出歌謠唱給主人聽。當給人家推磨拉碾時,就學著牲口的叫聲唱道:「不用格拉不用套,不用乾土墊磨道。」


另外,他還為人做媒紅,當郵差,以獲謝禮;表演豎鼎、打車輪、學蠍子爬、給人做馬騎等,甚至吃蛇蠍、吞磚瓦,以取賞錢;將自己的髮辮剪掉,只在額角上留一小辮,並且頭部左右的頭髮剃留不常,以兌換金錢和招徠施捨。


同治七年(1868),武訓將分家所得的3畝地變賣,加上歷年行乞積蓄,共210餘吊,悉交人代存生息,而後置田收租。他唱道:「我積錢,我買田,修個義學為貧寒。」
光緒十二年(1886),武訓已置田230畝,積資3800餘吊,決定創建義學。


光緒十四年(1888),花錢4000餘吊,在柳林鎮東門外建起第一所義學,取名「崇賢義塾」。他親自跪請有學問的進士、舉人任教,跪求貧寒人家送子上學。當年招生50餘名,分蒙班和經班,不收學費,經費從武訓置辦的學田中支出。每逢開學時,武訓先拜教師,次拜學生。置宴招待教師,請當地紳士相陪,而自己站立門外,專候磕頭進菜,待宴罷吃些殘渣剩羹即去。平時,他常來義塾探視,對勤於教事的塾師,叩跪感謝;對一時懶惰的塾師,跪求警覺;對貪玩、不認真學習的學生,下跪泣勸:「讀書不用功,回家無臉見父兄。」在武訓的感召下,義塾師生無不嚴守學規,努力上進。


光緒十六年(1890),武訓資助了證和尚230弔錢,又在今屬臨清市的楊二莊興辦了第二所義學。


光緒二十二年(1896),武訓又靠行乞積蓄,並求得臨清官紳資助,用資3000吊於臨清御史巷辦起第三所義學,取名「御史巷義塾」(今山東省示範化學校臨清「武訓實驗小學」)。武訓一心一意興辦義學,為免妻室之累,一生不娶妻、不置家。有人勸他娶妻,他唱道:「不娶妻,不生子,修個義學才無私。」其兄長親友多次求取資助,他毫不理顧,唱道:「不顧親,不顧故,義學我修好幾處。」山東巡撫張曜聞知武訓義行,特下示召見,並下令免征義學田錢糧和徭役,另捐銀200兩,同時奏請光緒帝頒以「樂善好施」匾額。清廷授以「義學正」名號,賞穿黃馬褂。其名聲由此大振。


光緒二十二年(1896)四月二十三日,武訓在朗朗的的讀書聲中含笑病逝於臨清御史巷義塾,終年59歲。師生哭聲震天,市民聞訊淚下,自動送殯者達萬人,遵遺囑葬於柳林崇賢義塾旁。10年後,清廷將其業績宣付國史館立傳,並為其修墓、建祠、立碑。武訓的業績受到世人的欽敬,許多名家題詞,全國出現以武訓命名的學校多處,並曾一度將原堂邑縣改稱武訓縣。


1945年,冀南行署在柳林創辦武訓師範。1951年,電影《武訓傳》錯遭批判。「文化大革命」中,其墓被破壞。1986年,國務院辦公廳作出為武訓恢復名譽的決定。


六七行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金庸小說有位丐幫幫主喬峰
2009/12/20 16:11

我覺得妳還真厲害從那裡找來這樣的天下奇文

對於丐字竟然能夠寫得如此淋漓盡致

真是天下間少見的好文章

我記得以前坐台西客運時

在虎尾站賣車票的窗口旁邊都會有人在乞討

其實現在在松山火車站旁地下道

還是會看到有流浪漢坐在地上

前面擺了一個塑膠的小臉盆

我多少都會丟一些小的零錢給他們

晨曦閉關(233456) 於 2009-12-20 22:11 回覆:
乖乖,這是大作家段懷清的佳品,轉載只為好文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