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蘇北地區的一個千年古鎮,中秋拜月是家鄉的傳統習俗。 兒時,每逢中秋來臨,母親都要製作一個「九重天」的團圓餅專門敬月,這種團圓餅是用麵粉和水,一層一層地繞著做,底層約為八寸左右,越到上面越小,至九層頂部時就只有二寸上下了。餅做好後放在鍋裡慢慢用小火烤。那時家家戶戶都用灶,團圓餅進鍋前先在鍋底抹上一點油,烤餅過程中再圈一點水,以增加蒸氣催熟,待餅香飄出要出鍋時再在餅上抹上一點油,這樣團圓餅出鍋後就是疊起來的九個「金月亮」了。
母親做團圓餅時,我和姐妹們也忙活開了,姐姐去摘毛豆枝、荷花,買時令水果,妹妹和我一起用紫扁豆做馬,用芋頭子做牛,用白蘿蔔做兔子,用樹上的吊吊蟲做魚……我們做的這些動物供品很形象,特別是牛,我還別出心裁地用一個小芋頭做牧童,頭戴一頂用芋頭毛皮做成的氈帽,騎在牛身上,優哉游哉地吹牧笛呢。
拜月供品準備好後,我們姐妹三一起到街上去選燈。那時中秋之夜用的燈主要有兩種,均是紙紮的。一種是月光燈,長方形,二尺來高,一尺五見方,蒙的紙上畫有唐明皇遊月宮的傳說;裡面有一根鐵絲圈,上面紮著八仙過海的形狀,鐵絲圈裡有一根蠟燭,點亮後,八仙過海的圈子就慢慢轉動起來,很好玩。還有一種是風燈,也是長方形,一尺上下,就和古代的宮燈差不多,燈上畫有月宮、嫦娥、玉兔、桂樹等,裡面有一個鐵籤專門用來插蠟燭的。
暮雲收盡,夜色降臨,圓月從天空升起來時,我們便從堂屋裡搬出方桌,於庭院中設起香案,擺上香爐、燭台、茶壺、茶杯等供器,端上石榴、菱角、葡萄、雞頭蓮等時令水果,當然還有母親做的「九重天」團圓餅,我和妹妹做的扁豆馬、芋頭牛、蘿蔔兔、吊吊蟲魚等。
此外,花瓶裡還要插上毛豆枝和潔白的荷花,毛豆是獻給玉兔的供品,荷花則是象徵著嫦娥純潔美好的愛情。月餅也是團圓的象徵,敬月當然少不了月餅,那時茶食店裡有專門敬月用的大月餅,上面還刻有嫦娥奔月的圖案。
一切準備就緒,父親便點亮月光燈和風燈,母親點燃紅燭和檀香,對月虔誠跪拜,將清茶灑向夜空,將每樣供品掐一點拋向月亮,祈求月亮娘娘保佑全家平安。
拜月儀式結束後,全家人高高興興地圍桌而坐賞月,品嘗供品,主祭的母親會按全家人口的多少,將大團圓餅切成塊,分發給每個人食用。這也是全家最幸福的時光,大家團聚一堂,對著明月喝著可口的香茶,品嘗著香甜的月餅,述說著快樂的往事,盡情享受著大家庭的溫馨。
長大後,家鄉的中秋拜月習俗漸漸淡薄,唯有品嘗月餅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還保留至今。是啊,不論時代如何變遷,不論你在天涯海角,中秋回家團圓的戀情是揮之不去的,那種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在一起的濃濃親情已溶化在每個炎黃子孫的血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