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17 21:55:15瀏覽765|回應4|推薦107 | |
魏泉琪 秦末農民大起義,推翻了暴秦的統治,各派勢力又進行了一場逐鹿中原的廝殺。這其中以項羽為首的和以劉邦為首的兩大軍事集團最終成為搶摘勝利果實的主力軍。從公元前二○六至前二○二年,劉邦與項羽為爭奪天下的最終統治權,雙方持續打了四年的仗,史稱「楚漢之爭」。最後以項羽自刎烏江、劉邦建立了漢朝而告終。 劉邦之能得天下,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他的「耳朵」。也就是說劉邦能「聽」,聽而能「用」。善用人者勝。能「聽」,就是聽得進;只要你說得有理有據,哪怕原來對此人非常反感,他也會改變態度,虛心請教,做到聽而能用,言聽計從。 例如酈食其游說劉邦,劉邦邊洗腳邊接見他,傲慢無禮。但聽酈生說「如果你希望聯合諸侯共誅暴秦,就不該傲慢地接見長者。」劉邦馬上把腳從腳盆中抽出來,起身穿好衣服,請他上坐,向他道歉,並虛心向他請教。又如蕭何推薦韓信,說韓信是「國士無雙」,如果要爭奪天下,必用此人;於是劉邦就聽從蕭何的意見,選擇吉日,戒齋設壇,當眾拜普通一兵韓信為大將。漢朝建立以後,陸賈勸諫上書時常常引用《詩經》、《尚書》中的話,「綠林大學」出身的劉邦不喜歡聽陸賈「掉書袋」,破口大罵:「老子馬上得天下,哪用得著這些破書爛文章?」陸賈給他講了一番道理:「陛下可以馬背上得天下,但能馬背上治天下嗎?假如秦朝統一江山後,效法先王以仁義布天下,陛下今天能身登大寶嗎?」聽了這話,劉邦登時面露愧色,恭請陸賈為他講解得天下與失天下的道理;於是陸賈陸續為劉邦開了政治歷史文化講座,除了劉邦本人,聽講的還有劉邦身邊的高級官員,後來把陸賈的講稿整理成為《新語》一書。 劉邦的耳朵其高明之處不僅聽得進直言正言良言善言忠言逆耳之言,還善於「兼聽」,不搞「偏聽偏信」,給打小報告的人鑽空子。譬如陳平,周勃、灌嬰等將軍曾向劉邦打過小報告:「您別看陳平長得俊秀,其實未必有啥本事。我們聽說陳平在家裡和他的嫂子有私情,不是個正兒八經的人。而且他最初是跟隨魏王的,後來跑到項羽那裡,現在又來投奔我們,可見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現在您給他作護軍的官,可我們聽說他在收各位將軍的賄賂,給錢多的安排好的地方,給錢少的安排差的地方,這樣的人如何能用?」劉邦聽了又驚又疑,便把當初推薦陳平的魏無忌找來,責問他。魏無忌卻滿不在乎地說:「我向您你推薦的是他的才能啊!假如現在有像尾生那樣守信,像孝己那樣孝敬的高人,但他們對於行軍作戰沒有半點好處,您會用他們嗎?現在正是楚漢相爭的緊要關頭,我向您推薦奇謀之士,考慮的是他的計策能否有利於戰事。至於私通什麼的,您又何必為這懷疑他的能力呢?」 後來,劉邦又把陳平找來,親自對他說:「先生,您先事魏,然後事楚,現在又來歸漢營,這不能不讓人多心啊。」陳平躬身答道:「不錯,我事魏又事楚,都是因為魏王和項羽都不能用我的計策,項羽更只任用他的親族圈中人。聽說您能用人,這才來投奔。我兩手空空而來,不接受一些賄賂,日子難過呀。如果我的計謀可以採納,希望您照用。您認為我沒什麼可用的,我收取的錢財還在,任您封存上繳。我只請您放一條生路!」劉邦聽後連忙道歉,表示自己對他的了解和關心不夠,不但沒撤換陳平,還賞賜他,拜他為監護全軍將士的護軍中尉。原先打小報告的人便不敢搬嘴弄舌了。後來的事實證明,陳平真乃「奇謀之士」,他提出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為劉邦的興漢大業立了大功,後來位至丞相。 劉邦知己知彼,樂聽善言良謀,聽而能用,用人不疑,韓、陳原是敵營中的人,肯為他盡心盡力;項非剛愎驕縱,有高人范增而不能用,繼秦而起的自然是這位布衣天子了。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