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28 17:59:21瀏覽834|回應0|推薦6 | |
每每和臺灣的朋友談論兩岸問題,無論是在現實中還是網絡上,臺灣的朋友們總是不厭其煩的給我們「忠告」。忠告大陸要在和臺灣打交道的過程中,學會「以大事小」。理由自然是大陸那麼大,人口那麼多,雙方實力懸殊太大。所以要維持兩岸和平,大陸或者中國就要學會以大事小,放下身段,這樣雙方才可以越走越近等等。用另外一種說法,就是大陸要懂得抓住臺灣人的「心」。 這種說法在臺灣很有市場,甚至大陸有些「民主」人士也在高調呼應這種理念以顯示「大國的肚量」。馬蕭的「一中市場」也是起源于這種心態。所謂的「一中市場」,其核心內容簡單的解釋就是「在兩岸關係上,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這也是臺灣人對待大陸的普遍心態,很值得玩味。臺灣人在和大陸的交往中,處心積慮的就是要「撈好處」,而且這個傾向越來越明顯。 這種臺灣式的一廂情願的思惟雖然令人哭笑不得,但有很大的迷惑力,應該引起注意。本質上兩岸關係不應是爸爸對待兒子的關係。假如臺灣真的訴求和大陸平等協商的話,不應該有這種撒嬌耍賴的小兒子心態。在怎麼說中華民國也曾經是統治過全中國的中央政府,臺灣的很多人也自認是中國的正統。即使是成了敗家子被趕到了臺灣,也應該保持大家庭的風範和氣度才對,怎麼可以變成向老共耍賴要好處的不肖之子?另外,在客觀情況下,大陸還完全沒有以大事小的本錢。畢竟大陸還是一個人均收入才剛剛過了1500美元的窮國,大陸境內還有上億處于貧困的農民同胞和各種弱勢同胞,他們比「臺灣同胞」更需要中國政府這個大家長來以大事小。甚至說,天有不測風雲,假如現在或者將來某一天「中國」出了任何的天災人禍,可以鐵定和這塊960萬平方公里同甘共苦的,應該還是這些衣衫襤褸貧困交加的同胞。要求大陸「以大事小」的臺灣同胞是不會在大陸最困難的時候和你站在一起的。從今年年初的雪災,和美日的食品糾紛,西藏騷亂事件時臺灣輿論幸災樂禍的反應就可略見一斑。大陸的政府,國台辦的官員,熱衷「兩岸一家親」的大陸人士應該頭腦清醒,認識現實。 對臺灣的「以大事小」,最有這個本錢的,應該還是臺灣的「美國爸爸」或「日本爸爸」,他們都是財大氣粗而且博愛思想滿嘴掛的主。但回顧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的對外交往史,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政治上,我們還真找不出這兩個「爸爸」對臺灣以大事小過的實例,臺灣其他的「友邦」也沒這樣作過。馬英九耿耿于懷的美台斷交事件,是美國爸爸以大騙小的一個最明顯的例子,但馬英九或臺灣只敢將此怪罪于「中共」而不敢對美有過半個不字。即使如此,美國爸爸還是照常抓住了臺灣人的「心」。他的一舉一動只言片語都會將臺灣這個「小」翻弄的忽上忽下忽悲忽喜而且持續這麼多年。「日本爸爸」曾多次撞翻或驅逐在釣魚台海域捕魚的臺灣漁船,但也從沒有接到來自臺灣政府或民間要求對臺「以大事小」的請求。所以,要求大陸對臺「以大事小」從而獲取臺灣「人心」的想法完全是缺乏理論根據的。美日兩個國家長達一個世紀的對臺「以大壓小」,不也弄的臺灣人伏伏貼貼嗎。 解決兩岸問題的捷徑,最根本的,還是在發展自身的實力上。這還是驗證了經濟的決定因素。只要中國普通民眾的平均生活水準還遠低于臺灣,不論是如何的「以大事小」,臺灣的「民心」也不會就因此倒向大陸。以大事小,只會一點一滴的壯大台灣,增加臺灣要求進一步「以大事小」的實力和籌碼,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患難見真情。今年開始中國遭遇的天災(雪災),人禍(西藏暴亂)等,都證實了在中國最困難的時候,長期以來的「以大事小」,並沒有帶來臺灣同胞的理解和關懷,更多的是見獵心喜和落井下石。反而是中國政府沒有儘心好好照顧的普通大陸民眾,還是義無反顧的對中國的災難給予了默默的承受,理解和關懷,幫助。中國的政府,應該要對他們,盡以最大的「以大事小」回報。畢竟,這才是可以同甘共苦的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同胞。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