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1/28 18:14:39瀏覽460|回應0|推薦3 | |
觀過,斯知仁矣 「從善如流」,簡單的說就是「聽得下去」。 《晏子春秋》有一個故事: 齊景公在位的時候,大雪下了三天而不停,景公披著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側邊的台階上。 晏子進宮拜見景公,站了一會兒。 景公說:「奇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氣竟然不寒冷。」 晏子回答說:「天氣果真不寒冷嗎?」 景公笑了。 晏子說:「我聽說古代的賢德君王,吃飽的時候能知道有人在挨餓,穿暖的時候知道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時候知道有人在辛苦。現在君王不知道民間的疾苦了。」 景公說:「說得對!我聽從您的教誨了。」 於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糧食,發放給飢寒交迫的人。 孔子聽到這件事後說:「晏子能闡明他的願望,景公能實行他認識到的德政。」 其實,換了座位往往會換了腦袋,已是常人所犯下的通病,怎麼說呢,因為所站的角度不同思考的邏輯也就會不一樣,就如同從一個單位的主管晉升到一個部門的主管,因為人員增加業務量增加,其作為、其慮思的層次也就會不同。如果身邊的人,無法給予正確的正向的方向、策略,那他做出的決策必然就會有所偏叵、失真。相對的,這位部門主管是否也能夠從善如流、虛心接受,這也考驗著他所佔的這個位置是否適合他! 論語里仁篇(4-7):「觀過,斯知仁矣。」 對於過失每個人的反應會不一樣。修為越好的人,對所犯的過失處理得越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個過必須要選擇「從善」且要「如流」,那才是善莫大焉矣。 顯然要適時「諫」上,的確是一門學問!能諫、敢諫,但「諫者不狂,貴在決策」。 要適時「觀過」,那更是一門學問!能聽、勇聞,方能「聽者不剛,聞者多計」。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