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5/01/30 16:26:26瀏覽395|回應0|推薦0 | |
【匿名】2025年1月26日
《氣候鬼話狂粉想要讓全世界破產,卻幾乎得不到任何回報》
全球各地的公共財政正面臨嚴重的壓力。人人所經歷的成長持續下降,同時退休金、教育、醫療和國防的成本不斷上升。這些緊急的優先事項可能需要額外的3%到6%GDP。
然而,環保運動者大聲呼籲政府將我們GDP的25%投入氣候變遷,藉此以氣候變遷的名義扼殺經濟成長。如果氣候災難即將來臨,他們的要求或許有其道理。但事實遠比此更為平凡。
最近,2項主要的新科學估算發表,預測氣候變遷的全球總成本。這些並非單一研究,範圍非常廣泛(其中一些最昂貴的研究常會獲得大量媒體報導)。相反,它是基於同行評審文獻的綜合研究。這些研究分別由2位氣候經濟學界的權威學者發表:一位是被引用最多的氣候經濟學家李察托爾(Richard Tol),另一位是唯一獲得諾貝爾獎的氣候經濟學家諾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
這些研究表明,到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上升3度攝氏(根據當前趨勢略顯悲觀)將使全球經濟損失相當於全球GDP的1.9%至3.1%。為了讓這個數字更具體化,聯合國估計,到本世紀末,普通人的財富將是當前的450%。但因為氣候變遷的影響,他們的實際感受將「僅」為當前財富的435%~440%。
為何這與我們從媒體獲得的印象如此不同?
危言聳聽的運動者和輕信的記者未能考慮到簡單的事實,那就是人類具有驚人的適應能力,並能以低成本解決大多數氣候問題。
以食物為例:氣候運動者警告我們將面臨饑荒,但研究顯示,如果沒有氣候變遷,預計到2100年食物供應將增加51%,然而我們目前的趨勢顯示「僅」會增加49%。
再來看看天災:在1920年代,天災每年奪走了50萬人的生命,而過去10年,每年死亡人數已降至不到9000人。這97.5%的死亡率減少,源於人變得更具韌性,因為他們更富裕,能夠使用更先進的技術。
極端氣候運動者和極左政治人物在推動「去成長」以減少排放時,暴露了其真實面目。讓人民生活困苦,並倒退至極端貧困的狀況,將是悲劇性的錯誤,這不僅使解決其他問題變得更加困難,也會加劇困境。
更可笑的是,設想西方的戰略對手如普丁會採取類似的方法,這根本不可能。
更負責任的政治人物「僅」希望在2050年實現碳排放淨零。然而,這樣的做法依然意味以氣候變遷為名,放慢經濟增長,迫使企業和個人使用效率較低的綠色能源,而非化石燃料。
這樣的總體成本將是巨大的,每年將達到15兆至37兆美元,這相當於當前全球GDP的15%至37%。鑑於富裕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將承擔大部份費用,這樣的價格標籤相當於這些較富裕國家每個人每年支付超過1萬美元。
低效氣候政策的真正成本在於,它會分散資源和注意力,讓我們無法專注於其他更迫切的優先事項。
歐洲提供了一可悲的教訓。25年前,歐盟宣稱,通過在全經濟領域進行大量的研發投資,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和最具活力的知識型經濟體。」
然而,它完全失敗了:創新支出幾乎沒有變動,現在歐盟遠遠落後於美國、韓國,甚至是中毒腐爛共滅國。
相反,歐盟轉變了焦點,近乎短視地沉迷於氣候問題,選擇了「可持續的」經濟,而非健全的經濟。
歐盟決定提高2030年減排目標,完全是出於道德表態。這項成本可能超過數兆歐元,但整個努力到本世紀末只會讓氣溫下降微不足道的攝氏負17.7733度。
不專注於創新使得歐洲陷入停滯。過去10年,歐元區的人均年增長率僅略超過1%。
為了2兆歐元的象徵性氣候政策支出,歐盟本可以實現自己設定的創新支出目標達廿年之久。
對創新的投資本可以使歐盟和全球在長期內變得富有60兆歐元,帶來的效益是其象徵性氣候政策效益的500倍。
關鍵的是,這樣做將使歐盟有更多空間來應對其他重大挑戰,如退休金、教育、醫療和國防等。
世界其他地方需要借鑑歐洲的例子,停止浪費資金在無效的氣候政策上。
貝爾卡特(Belle Carter)2025年1月26日
《荒唐:聯合國呼籲廣泛採用數位身份系統以應對氣候鬼話》
為了應對全球氣候危機,聯合國最近推動廣泛採用數位身份系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聲稱,這些系統對於監測能源消耗並促進市民的可持續行為至關重要。然而,這一倡議引發隱私權倡導者的擔憂,擔心政府可能會過度干預。
推動數位身份的計劃是聯合國更廣泛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一部份,目標包括在2030年之前為所有人提供合法身份註冊,包括出生登記。UNDP認為,數位身份將使政府能夠在環境緊急情況下追蹤人口,並實施針對性的應對措施,以有效減緩危機。
根據UNDP最近發表的文章《為何合法身份對應對氣候危機至關重要》,數位身份將使政府能收集市民的能源消耗數據。這些資料將促使「行為改變」,並加強可持續發展措施。該組織聲稱,這些舉措能夠減輕與氣候相關的災難。
UNDP的主張並非無前例。2023年5月,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支持將數位身份與金融系統連接,並指出這樣能改善社會保障的覆蓋範圍,並更高效地達到合格受益人。
UNDP推動數位身份的計劃是全球應對所謂「氣候變遷」更大倡議的一部份。該組織認為,了解市民的能源使用情況對於解決與氣候相關的挑戰至關重要。通過利用數位身份收集的數據,政府可實施政策來減少碳足跡並推動可持續生活。
然而,這一倡議根源於聯合國更宏大的目標,即到2030年為所有人提供合法身份,包括出生登記及其他各類身份認證,將個人與各項政府服務聯繫起來。例如,在迦納,全球疫苗與免疫聯盟已試點一項計劃,註冊新生兒的生物識別數據,包括指紋和照顧者的語音數據,這些數據隨後將與政府服務如疫苗接種追蹤系統相連接。
隱私擔憂與潛在風險
雖然UNDP認為數位身份對於應對氣候變遷至關重要,但批評者對於政府過度干預以及對個人隱私的風險提出擔憂。反對者認為,這類系統可能會導致過度監控,並可能用來強制執行懲罰措施,例如因未遵守碳稅法規而限制對金融資源的訪問。
隱私權倡導者警告稱,數位身份可能導致廣泛的監視並削弱個人自由。武漢新冠病毒瘋鎖與疫苗護照的執行先例已引發對這些系統被濫用的擔憂。
關於數位身份的辯論凸顯了在有效的氣候行動需求與保護個人隱私之間的緊張關係。隨着各國政府權衡數位身份的好處與風險,這一倡議的未來仍不確定。
聯合國推動數位身份作為應對氣候變遷的工具,反映了該組織解決全球環境挑戰的承諾。然而,這也提出了有關公共利益與個人隱私之間平衡的重要問題。在各國政府考慮實施這些系統時,必須重視隱私倡導者的擔憂,並確保所採取的措施符合民主原則並尊重個人自由。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