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09/24 04:49:53瀏覽925|回應1|推薦20 | |
我到過新加坡。新加坡大小大概像台北市一樣,街道乾淨整齊,政治清明,法律嚴謹,肅貪有名。新加坡的驕傲,政治典章有條不紊,經濟是亞洲四小龍的典範。談到新加坡,讓人不得不提起李光耀這位留英的大政治家。 我沒到過華爾街。但是,談到華爾街,人人都知道股神巴菲特這號人物。他的成功在於他的個人特質:節儉,以及敏銳的投資眼光,充滿智慧,滿有神的恩典,將畢生所得的90%捐做公益,回饋社會。 2010,9月16日是李光耀87歲生日,8月30日是巴菲特80歲生日。巴菲特對「交易期刊」說,他要工作至超過100歲。紐約時報報導,李光耀沒有停止工作,雖已退居第二線,只任「資政」,但每天的工作,排得滿滿的。 投資界認為,被譽為世上最成功投資家的巴菲特,頭腦仍然銳利,投資決策依然處於尖峰。2010今年初,他投資440億元在柏靈頓鐵路,正好反映了他注重企業未來成長的投資哲學,展示出別人難以企及的投資眼光。金融危機爆發後,他投資50億元於高盛和30億元於通用電器,顯示了他對投資時間的敏感度,更反映出他對美國制度的信心。 巴菲特不是沒有注意到健康和頭腦可能衰退的問題。他說當他必須退休時,他的好友蓋茲會提醒他,又說他會提醒自己,避免沉溺於自以為投資技巧還會不斷創新高的想像。 李光耀創立的一套管治模式,也正在新加坡發展至尖峰。新加坡的經濟發展,還在多方面領先其他三小龍,不過在經濟發展的背後,更重要的,可能是他確保政治和社會穩定的手法。 李光耀認為,族裔是新加坡的最基本問題,維持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三大族裔的和諧,是維持新加坡社會和諧和長治久安的基礎。他最擔心的是,年輕一代追求政治開放,放棄確保和諧的措施,族裔之間的競爭就會出現,社會就會走向混亂,新加坡的穩定就會斷送。 巴菲特對美國的資本主義深具信心,他13日在蒙大拿州的經濟峰會上說,他相信美國這個國家,認為美國經濟不會出現「二度衰退」,美國將會像克服兩次世界大戰和1930 年代大蕭條那樣,走出目前的衰退,經濟不僅會恢復,而且會比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前更強大。 李光耀則相信政治收緊和控制,剛好與巴菲特相信的自由和開放背道而馳,兩者的分野,正是「美國價值」與「亞洲價值」的分別。 巴菲特要工作到100歲,87歲的李光耀,也無意停下來,他們這種80不退的態度,對50、60和70歲的人來說,是一種如釋重負,也是一種啟示。 以上分析,無論是李光耀的故事抑或巴菲特的故事,兩者未來的發展都值得觀察,也別具意義。 參考:世界新聞 邱鴻安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