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6/14 11:01:13瀏覽1137|回應1|推薦13 | |
. 這兩天在讀馮至的詩,他的聲名成就不提了,那是大師級的啊!他的巔峰之作是《十四行集》,奈何如此巔峰的東西我愣是讀不懂啊,想起那一句,對於詩,是深者見深、淺者見淺,像咱這樣的,貌似無者見無啊,汗顏! 這就先讀讀他的情詩吧,總能讀懂幾句啊!他早期的情詩《無花果》:
若想嘗,就請嘗一嘗吧! 詩人雖然是大師,但他的性格,尤其是追求愛情的性格卻讓人感到好笑,那苦心經營的感情,只有相思,只有惆悵,只有寂寞,只有得不到愛情的苦惱,究其原因,與他的表達愛的方式有關係嗎? 他的少年時卻是如此羞澀,如此膽怯、如此被動,這首詩可見一斑: 我懷裡是灰色的、歲暮的感傷, 如果要向姑娘表白,在心裡迸出來有用嗎?姑娘又不是他肚子裡的蛔蟲,那在心裡的彎彎繞,姑娘能看清?他以為姑娘聽見他心裡的聲音: 你是深深地懂得我的深意, 我想人家姑娘是等著他大膽、直接、坦率的表達呢,他在那裡嘰嘰歪歪,姑娘一頭霧水,還以為他無情呢,而詩人卻覺得姑娘無情呢,那自然“不曾花一般地愛過”了。 不過我想詩人之所以為詩人,可能有兩種情況吧,一是大膽熱烈地表達自己的感情,把心裡澎湃的激情化作詩句;另一種就是馮至大師這種的吧,吝於表白,怯於表白,那想而不得的苦悶與痛苦不能言傳,也只能化作詩句了。 不管是什么類型的性格,不管是什么類型的情感,都需要出口,都需要釋放,而寫成文字,那就是一種釋放,就是一個出口,一種傾訴。 。 . .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