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恣肆山林淋漓 亂徑看疊石
2016/01/11 09:46:46瀏覽500|回應0|推薦6

恣肆山林淋漓 亂徑看疊石

 

結伴享受遊山之樂,入崇山,恣肆淋漓,循懸岩峭壁,依峻嶺迴環,時見喬嶽矗天,朝暾晚霞,緩溪翠林,欣欣然飄飄然,似夢似醒,卻見徑茫山隱隱,東西南北莫辨,昏昏然,冥冥然,心急亂紛紛,此非「醉」山也歟?而是「迷」山也歟?其登臨而迷者,已步入無人踪之途矣?一般深入山區之後,除非登山高手遇上特殊狀況所運用之專業技能,諸如:地圖與指北針運用、定向定位方法與技巧、判讀與導航、叢林穿越等樣樣耍得開者,否則一般登山客或一般嚮導絕大多數都需要依靠外在的一些「設施」來「依循」,像是:在路徑之樹幹或石頭上刷油漆、標示牌、路程基樁、疊石(石堆)或路條等,而這些設施有公部門作的,有山友自行架設的,用意都在提醒、指引登山客,走在正確的路徑上。

 

入山聞鳥音,亂徑看疊石。日前在FB上看到Sika Twn貼出一張溪床疊石照片,觸動百岳老查山林「教育」初衷,今僅就登山時「疊石」這乙節來做文章,就教登山界朋友們。(一般溯溪也有疊石一事,在溯溪進行中之默契訊息傳遞法也有疊石這一項,它是以標記溪水高漲界點為主,此溯溪之疊石並非本文討論範圍,故略而不談)

 

疊石為記,早在遠古時代諸多地區及多個民族均已在採用,如古中東文化、西藏文化,甚至連聖經中、佛教裡都有相關記載,可見疊石在不同文化、不同領域中,各代表其特殊意義而被廣泛運用著,而在台灣的登山界裡也被普遍的使用,造福不少山友。在山區裡,有些特殊地形或區域,有其疊石之必要性而且很重要,但疊石也是有學問的,很多山友大都亂疊一通,疊石最要注重穩固性,最下層石塊宜大些且平些,至少要三層以上才明顯,且要選在明顯處疊石,最上層之疊石宜長些且其尖頭之處朝向正確方向,若該路線、該處為正逆向皆有人行者,最好疊成鄰近兩堆,分別指向去、來路。(疊石時,請卸下大背包為之,否則易受傷)

 

高峰雲斷,亂石水鳴。一般疊石大多用於不適合綁路條之處,有些登山客很自信的以為,深入山區為何要綁路條?為何要疊石為記?殊不知起大霧時或因路程耽誤而摸黑時,那些自以為是而超自信者,若無標的物指引,相信你會嚐到一些苦頭的,至少會浪費很多找路時間與耗能!所以,請不要排斥在深山區綁必要的路條(當然不宜浮濫)或疊石,尤其在轉折關鍵處,而在必要地區亦可疊石為記。

 

「行」就藏在「不行」之中。對於前方地形茫然無知,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登山與溯溪本有所重疊之處,尤其有些登山路線會與溪床交疊,甚至並行一段,溯溪者與登山客一般都會在溪床做些疊石為記,不管這些疊石之用意為何(溯溪者用在定水位,登山者用於標方向等),但除了各自專業裡的意義外,作為路標尤其是在轉離開溪床、廣大碎石坡、開闊稜線上時,絕大多數之處都會有人做些疊石來提醒登山客,這是好事,路過時若見疊石有掉落,應予以補強修正,在此特別提醒,功德無量!

                                        ~ 百岳老查 2016.01.11

 

附 記 :這是Sika TwnFB貼出的「馬陵野溪溫泉」疊石照片。(若不同意被引用,請告知並立予刪除)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47188147188z147188&aid=4300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