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山友們對不起 我們來晚了!
2015/12/28 11:52:33瀏覽231|回應0|推薦2

山友們對不起 我們來晚了!

 

各位山友,請多包涵,我們來晚了!自從接到山難救援通告,我們本著人溺己溺精神以及救災如救火之心情與態度,有立即放下手邊工作,有的立刻向老闆請假,有的一時聯絡不到家人也只好在桌上留字條,告知家人我上山救人了,至於下山時間將另行通知……。我們只有一個信念:「急急如律令」,但山區狀況不定,雖處惡劣天候下,我們還是盡可能的在最短時間內趕到事故現場,目的就是搶救「活口」,如果因我們的奔波而能保住山友性命,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退縮,也不可能退縮,因為我們身上細胞流有著屬於山的共同基因與熱血!

FB上看到山難搜救隊員「何必問」先生於日前貼文,說他接到山區傷患救助訊息,「下午5:25分從玉山登山口出發救援,在4K碰到其中一位隊員,從這位隊員說明傷患狀況之後,我便轉身就繼續趕路,在我跨了第一步的同時,這位山友卻對我身後的救難人員說了一句話,讓我覺得很心寒:『你們救難人員怎麼這麼慢』,讓他聽了『差點沒吐血』」!何必問先生說「他們接到通知之後迅速集結換裝準備,有些人都還沒有吃飯」就趕過來救人了,真是「好心被雷親,有功無賞」的「無聊之舉」?經過了1小時40分鐘於晚上75分在4.8K處接到傷患(百岳老查按:此地應該在排雲93號門牌廁所附近),夜間行進加上救助人員攜帶裝備就比較多,這速度算快了。不禁令人大嘆「好人難為」,殊不知救難人員都是義務出來幫忙的,沒拿公家或家屬一毛錢,聽到類此「冷言冷語」,真是情何以堪!山搜前輩徐三少回應說:「做對的事情,山難救援期間難免受到第三者不明事理的揶揄,但還是要盡力完成自己的志業,那些話就當作耳邊風吧!因為教育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誠哉斯言!請山友、家屬或社會大眾需要有山區不比平地的概念,不要用平地思維來看待山區救援事宜,否則除了容易誤導視聽外,更會打擊救難人員的士氣與動能。

日前也在FB看到「台灣磐石救難隊」大隊長苦小賓的「徵才」貼文,提到徵求有:「熱血,有時間(周休二日者佳);與團隊互動良好,主動積極者;有戶外山野活動經驗者;能獨立車輛接駁者……。」從這些項目中不難看出,要做一位稱職的義務山域「搜救員」,是何其艱困的事,也是何其偉大的事!與這些救人先鋒相較,百岳老查自嘆弗如,更自感慚愧許多!

搜救不力或遲緩搜救的指控,對搜救單位來說(不管公家或民間)都是極其沈重的事,小到像上述案例,一個登山團隊無法將一位身體不適的小孩護送下山(除非情況緊急),這對一般正規的登山社團來說,是件「諷刺」的事?大到像南投消防隊因山難搜救不力而被判需「國賠」,凡此種種指責或指控,確實應該盡量減少,縱使有再多的熱血與愛心,絕對經不起這一連串的打擊,甚至摧毀!正因為國內山難搜救還有極大的修(改)正空間與急需,以致內政部消防署於201112月遭監察院彈劾:「多年來該署對於山難救援工作橫向及縱向之整合能力不足;加上山難救援之特殊性,該署本身之救援能力亦不足;而支援該署山難救援之工具也不足,以致難以有效做好山難快速救援之目標,均核有疏失。」至盼消防署痛定思痛之餘,能有一番作為,不過山友們對這效率較低的公部門不能抱予太大期望,就連2015年初,該署花了8500萬元建置完成的「防救災雲端計畫-防救災應變暨資料服務平台」,竟然未將廣大山友們普遍運用的「上河」地圖納入(據悉,在初始標案需求內容裡,指定基本圖資需涵括上河文化出版的南北島地形圖,但不明原因下竟然被「做掉了」?)這不就是在冷氣房裡的決策?難怪監察委員在對消防署的糾正文中提到:消防署吳00組長在監察院約詢時坦稱:「我作為消防署災害搶救組組長,在辦公室打領帶,也沒有實際到現場爬過山。」嗚呼,這款救災公部門,真不知道要如何來評價(論)或期待!

現今,公部門的救災能量僅如此而已,凡我廣大山友們務必先量力再入山,對山、對登山先有些概念和些許技能再上山,先跟信譽佳的山會以及口碑好的嚮導上山。切忌,一個人或自組幾個人「未準備好」就胡闖山林,若捅出個「問題」再怪搜救隊來遲了、搜救不力,恐已於事無補了!殊不知,先前山難搜救判國賠案這一槍把搜救天空打出一個洞,把搜救隊員(公部門與民間皆同)嚇出一身冷汗來,迄今仍淋漓畏寒,何人能補天、來補天?

                                      ~ 百岳老查 2015.12.28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47188147188z147188&aid=4078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