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10/18 06:21:38瀏覽1092|回應0|推薦6 | |
林道往往隱藏著致命的危機 行山者豈能輕忽!
※ 「身為一個失去許多朋友和夥伴的登山者,我接近山林的態度與大多數人不同。我走向山的懷抱,為的是能活著回來,這就算是我所認定的成功了。開發一條新路線或是登頂,只是額外收穫。」馬克.拓特(MarkTwight) ※
一失足成千古恨!千里馬難免有失蹄之時?甚至連仙人打鼓也有時錯?登山,危機時時存在、處處都可能發生?林道,一般說來,大多是登山的起點與終點;踏上林道起登,心情是緊張的、期待的;而行程即將終了再度踏上林道,其心情是放鬆的、滿足的。有些山友此時就卸下心防,連危機意識都沒了,走著走著或急著賦歸,就會出現一些「該注意而未注意」的情事,運氣差點,問題就可能發生在這種不太可能出事的林道上?尤其近些年來,有些林道也坍方得很厲害,通過前尤其要作形式判斷及風險評估,絕不可「暴虎馮河」式的躁進。寧可退回適當處,找尋可高遶之切點,耐心而緩慢地進行高遶,確保每位隊員安然通過危險地形,此乃「慢就是快」的道理! 日前雙十連假期間,疫情趨緩其管制措施又放寬許多,一時爆發登山潮是必然的,相同的「人多,事就多」,接連發生幾起山難事故,幾位山友不幸罹山,引為憾事!10月10日下午4時許,有一支登完「雪山西稜」行程的6人隊伍,返程於大雪山230林道9K坍方處,一位34歲的丁姓男山友墜落山崖,摔在岩石上當場殞命。據當天經過該處之山友表示,該坍方處有架設一些繩索,部分山友不想高遶就抓繩而過,很多人都沒事的通過,不知這丁姓山友何以會墜落?與丁姓同隊的隊員不知有無目擊此一幕,實際情況能否說明之,以為不想高遶者之惕! 當年雪山西稜線封山10年,就是因為230林道9K處(H2289M)這個坍方地一直無解(應是主因),百岳老查與很多山友一直做「反封山」之抗爭、抗議(當時其實也有些隊伍進去爬黑山),只是雪管處好官自我為之「不動如山」?百岳老查特於2014年11月中旬花4天半時間,隻身再踏上雪山西稜這一線,目的就是要「實地勘查」官方到底在封個什麼勁?當時百岳老查就提出建議,只要在這個突出部坍方處的附近開闢出一條高遶路線即可解決(如果從小雪山旅遊中心旁進入林道,這高遶工程標示及開闢,頂多只要一天時間即可完成),卻10年未完工開放(根本都沒在做,林務局與雪管處互推皮球,就這樣10年過了還一事無成,偉大吧,官僚)! 去年(2020)5月16日,台北大學一支16人登山隊伍攀登畢祿山,一名21歲簡姓女大三生在南投縣仁愛鄉820林道0.3K處失足滑落逾60公尺深之山崖而罹山(未坍方前,百岳老查曾於此處紮營獨宿過)。類此在林道失足者所在多有,尤其是在賦歸的林道上更容易出事,一則心情已鬆懈,難免會卸下心防,如果再加上邊走邊高談闊論,就更容易分心?二則認為艱困的攀登均已完成,總以為走林道沒什麼,失去危機意識,致使意外事故發生?近十數年來,已有多條林道有程度不一的崩塌情事,有時候走林道比山上還危險,若有高遶替代路則應以高遶為主,不宜太過相信簡陋的老舊輔助繩索。尤其是領隊者應該對高遶之行有所堅持,因隊伍中每一個人通過危險地形的能力不一,為了安全計,還是整個隊伍都採取高遶通過為宜。據悉(網路訊息,待查),本次230林道丁姓山友墜崖(聽說丁員在去年已完成初階嚮導訓練,高山經驗應該還不多),「這次西稜是隊員喊著要腰繞,領隊決定高繞,那聽誰的呢?」以致遺憾事故發生了,可見當領隊的堅持有多重要,堅持是一種心態、一種專業的直觀,都是為了能完整、完美的一趟山行。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事已如此,也只能感嘆地說「萬般皆是命」?只是,在登山過程中,本來就不應該如此宿命、如此消極?你可以準備、可以選擇、可以全心全力做好自己與做好行山,但有嗎?在山上隨時隨地每一位行山者,都得接受嚴格甚至是嚴苛的考驗。雙十連假這幾天有多少人經過該處,多多直接橫渡者皆安然,只是丁姓山友卻因而罹山,一則運氣太差,二則大意失荊州,三則可能訓練的不夠踏實,四則該自組小隊團隊紀律及精神似乎不太夠?嗚呼哀哉。來者能不惕之?
附 記: 人世間的事事物物如雲湧一樣變化無常,人生在世就好像如夢又似幻之一般,生死有命,一樽笑看群山?細數山塵往事,心有情絲千千結,如今卻只剩得一縷孤獨幽魂?這一死別後的寂寥,生者亡者均何堪?照片一、引自2021.10.10.聯合報(圖/民眾提供),是一支6人的登山隊伍今天下午在苗栗大雪山230林道9K崩塌處,其中34歲丁姓男山友不慎墜落山崖,經下切之領隊表示,丁男目前無呼吸心跳,雖經CPR仍無呼吸心跳,待晚間消防救援隊員抵達時,該墜崖山友已明顯死亡。照片二、引自2021.10.11.山友Isaac Huang的臉書,是大雪山230林道9K崩塌處最新路況(9月份拍的)!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