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4/11 06:19:23瀏覽729|回應0|推薦9 | |
多點準備 也許就少點山難發生 好讓山旅更優質且安全 ※ 俗話說「上的山多終遇虎」,不管你是經常或偶而才登山,在登山之前就要鍛鍊自己、裝備自己、升級自己,進而消除可能的人為危安因素或隱患,降低倒楣事發生的概率,優質的山旅不在累積山頭量的多寡,而是品質的優劣與安全性之提升! ※
登山不在多,安全且優質之行則貴。或說,登山人口越多,其發生山難機(頻)率就越高?是耶?非耶?山水有清音,事在人為,要怎麼收穫就要怎麼栽?每一位想登山的人,無不希望自己能盡快進入狀況,進而享受山裡的一切清閒,而且要一次比一次好,一次比一次更游刃有餘,尤其深入崇山峻嶺間能適應多變的山域狀況,享受山所給予的一切。其實,從一些岳界前輩的實務經驗得知,通往美好山林歲月的必經之路,最要在接觸與山林相關的知(常)識及身臨其境的體驗,而這樣有心、用心的實際接觸,可以提升個人在山域裡的聯想力、應變力、感受力、理解力、甚至是領悟力! 心中有一個理想,山中就有一個世界;腳下留有餘地步,心中滋生無限山趣。人,是適合登山的動物,這無關基因也不關遺傳,而是透過引領學習與實際參與。接觸山林進而才能享受山林之趣之樂。只要山友們尤其是新踏入登山這一領域的朋友們,只要你稍投入一點點心力,就能為自己開拓出一條既新奇又享受的登山之路。你用什麼心態登山,山就以什麼面貌來回應你!自己先有所充實及努力,就是享受快樂登山的助緣。人之攀登山林,無論苦與樂,都是「唯人自招」。問題不在:登山安不安全?而在你用什麼態度來登山、要讓登山變成什麼樣態?在山上,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這是「莫非定律」的指涉!尤其在攀登過程中,任何事都沒有你所想像的那麼簡單,可能隨時隨地會有些狀況發生?正是,眼內有塵群山窄,心頭無事心頭寬、心頭安!。 會得箇中趣,崇山峻嶺之煙月盡入山客寸衷!很多登山的朋友,總把成功歸於自己,將失敗歸於運氣?登山雖然有些運氣的成分在內,但絕不是也不該成為關鍵因素!爬山所發生的諸多有關「遺憾」的情事,其實遺憾的情緒或心理,並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若能事先「防範於未然」,或積極的準備,這不但讓可能發生遺憾的機率降到最低,又有足夠能力去判斷、因應及調整其可能會造成壞結果的因素。自行政院宣布山林開放政策,加上新冠疫情無法出國以來的這幾年期間,「瘋登山」成為不少人休閒的選項,結果山域事故頻傳?讓不少縣市消防救難人員疲於奔命,有「應接不暇」之虞?此「亂象」有解嗎?也許,時間與不斷的教育會慢慢有點成果出來? 據內政部消防署2022.04.10.之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國內7年來共獲報2055起山難搜救案、2619人遭遇山難,平均每年353人求助,釀成181人喪命之悲劇。只是迄今,瘋的盡管瘋,出事率仍然居高不下,似無緩解之象?歸因於,部分國人平常很少接觸山域,對山林的知識很欠缺,爬山的實際經驗也少之又少,大都以一般旅遊的心態「瀟灑」上山。不但缺乏經驗、保命裝備不齊全、登山心態不正確、基本體能不足、又不跟團走,如此不出事恐怕也很難?尤其逢節日長假或星期例假日時,一些熱門山域的登山口宛如菜市場一般的人聲鼎沸,對登山倫理、秩序、潛規則等的重視或遵循,明顯闕如。因此,疫情期間這二、三年以來,對山域事故頻傳的新聞,似能理解、想像,也不足為奇!尤其是在熱門山域的熱門時段裡,搜救人員們為了山難的即時救援,都有可能處在「停止休假」的狀態? 呼籲入山者將心比心,好自為之。把自己的登山觀念與技能練就,在每一次的行山過程中,反覆地去檢驗自己是否仍有不足之處?在隊友有困難之時,自己是否有心及能力去協助化解?您想享有一次次優質的山旅,就從登山的基本功練起,基本功的訓練比較枯燥、比較辛苦,但萬事起頭難,最要撐住,用務實的精神及開闊的胸襟來看待登山這乙節,漸入佳境,自是可期! 附 記: 山林行跡是一個優質休閒選擇的夢想之一?山山浩茫,吞吐雲月,登山之心若改變,邁步之態度就會改變;多年蹤跡滿山塵,回首青山入夢頻,這一切山高水長之形影均在每一次的山旅行腳談笑中!本照片是百岳老查2007年那一趟「北三段」之旅,在能高山南峰往光頭山途中,似是高姓山友所拍攝?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