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9/06 06:01:27瀏覽947|回應0|推薦3 | |
登山是修行的方便法門 開門見山 山還是山
※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王維) ※
那一瞬,就在出生的那一瞬,DNA裡早註記了野性的呼喚,在23對染色體中,似乎有一對深含著山林浪蕩、浪跡與浪漫的信息,這被日後的山林活動給證實了!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不甘於平庸,只是想步步登峰造極。 那一日,我心有所悟,縱然山不過來,我還是可以過去,因山就在那裡。 那一夜,我聽了一宿鷹啼,不是守夜,只是在尋覓屬於山的深層氣息。 那一月,我走過許多山,不在累積山頭數,只想真實地的去觸摸山的肌理。 那一年,我寧靜的久處山區,不是在逃避,而是在朗誦與精讀山林的智慧。 那一世,我攀登了許多個大小山稜脈,不是為了修道,旨在悅心悟妙理。 禪宗六祖慧能說:「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吾人入山即是在轉山經,你不入山即為山所纏縛。當你去敲山門,門將藉由身體力行而敞開。入山以後,你所見到一切境界都是自己內心的映射。山者,人之心;正如「禪者,佛之心」之一般!定心、淨心、悟心、明心,止息妄念,完全契入你本具的山心,心中將是一片清淨且澄明,無心於事,無事於心,登山客應作如是觀,也該如許行。 登山過程很艱辛、很清苦,經得了這種苦心志、勞筋骨之修行與鍛鍊,才能提升其動心忍性。在靜中反觀自己的起心動念,是以對登山這乙節,具有上智者「笑嘻嘻」、中智者「苦哈哈」、下智者「慘兮兮」?而徹底覺悟,謂之「行」!當發心要山行,你就已經有所覺悟了?心悟轉法輪,也許這道理,人人都會講,但卻各個做不到?何以故?因你不夠灑脫、不夠自在,讓俗務纏身,無法體會「平實就是道」的道理,時時處處鑽牛角尖,殊難「轉迷成悟」,自然就無法「離苦得樂」了? 崇山掛月窺禪徑,飛鳥聽經戀法門。山靜塵清,天高雲浮,人生處處盡為是非海,唯有山山全是普陀崖?處十字路口、孤峰頂上,尤須放笑臉相迎,因為山上,別有洞天!山轉我,我轉山,轉得眾山靈群沾法雨,轉得山神普蔭慈雲,轉得登山客心花朵朵!心中有禪,何處無禪;心中有山,何處無山?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修什麼?修山經的八萬四千法門,也在解脫世人固有的八萬四千塵勞,著實應該好好調伏這顆散亂的心。 若無一切山心,何用艱辛地走一切山、修一切心法?遠離俗世,隱處山幽,望山瞻水,迎風弄泉,常含霞而貯氣,最是靜心、淨心潛修好所在,此是深悟山者始能享其「超然於俗世的虛偽之外,得意於大林丘山之中。」嗚呼,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山門廣大,欲迎有缘之人。故而,邁步向山行,山情奔悅,矚覽無厭,汝尚躊躇乎? ~ 百岳老查 2018.09.06.
附 記: 本照片是百岳老查參照網路流傳圖片所畫。登山之機緣非常殊勝,萬緣放下,一念清淨,山林間各以一切音聲景緻,普出無盡深妙言辭與意境。誠如已故佛學大師南懷瑾所言:「在高山頂上,無所顧忌與掛慮,開懷唱之,天地人我皆空,才知道音聲海確是既微密又美妙的解脫法門。」愛登山的你,可曾試過?
孫雪芳2018.09.06.回應: 讚歎,這幅圖畫的真好!
百岳老查回應1: 「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維摩詰經》」直心就是指直爽之心、平常之心、無心機之心;而道場就是「常住」之意,也是能讓人修行之地?據悉,當年佛陀成佛時就叫「成道」,又叫「坐道場」!道場在山林、在一草一木、在你我心中、在一切行住坐臥當中,甚至整個宇宙就是個大道場!人的一生就在此道場中起承轉合,社會化越深,離本來面目就越遠?跑馬燈的人生,「迷頭認影」不停蹄的奔馳,為啥?徒然沾染一身塵埃,淨土變穢土?是故,唯有「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淨土。(慧能)」百岳老查凡人一,入山林道場享受人間淨土之悠,望能從中找回赤子之心、發現自己的本來面目,也許身處崇山中,賞的是景,閒的是雲,靜(淨)的是心,但還是難望「老僧無心閒」之境界,故千尺山頭尤須邁步! 百岳老查 2018.09.07.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