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化館/花博台灣情
2010/10/28 22:18:43瀏覽433|回應0|推薦0
充滿濃濃閩式風味的台北花博文化館,由兒育中心昨日世界修建而成,腳踩的每一吋地都是圓山貝塚的遺址,除毫芒雕刻、懷舊花瓷盤及多達七百場藝文表演,果雕藝術更是重頭戲。

測試期廣受好評的「花神宴」,開幕當天將由號稱「天下第一刀」的果雕師傅廖清池展現刀藝,把南瓜變身為菊花盤飾。

廖清池說,果雕結合中國花藝,打造出有別以往的盤飾藝術品,當天他將會親自製作以南瓜為材料,取名為「大吉大利」的菊花盤飾,除讓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台灣的果雕技藝外,也讓平凡的蔬果也能成為展區中最美麗的力量。

 台北花博會圓山園區的文化館的主題是「梨園藝宴」。「藝」是指在花博會期間,每天會安排四個場次的表演,「宴」則是推出果雕、芒雕和紙藝等融合庶民生活,又與植物有關的工藝作品,動、靜皆美。

一顆米粒 雕出一○一大樓

除驚豔的果雕藝術外,還有享譽國內外的毫芒雕刻家陳逢顯,花費三個月在米粒上雕刻出「台北一○一大樓」作品,使每個觀看的人都不禁驚嘆其高超的技藝。

走過文化館的風雨走廊,映入眼簾的就是懷舊的阿公阿媽花碗盤,蘊含先民對於生活的期盼,猶如掉入時光隧道,在這裡,忙碌的腳步不自覺的就放慢了。

腳下踩的 六千年圓山遺址 走過六千年文化的時光隧道,從遠古的「圓山遺址」,到日據時期的台北動物園,直至今日的兒童育樂中心,文化館矗立在這片充滿人文與歷史的土地上,經過修建蛻變,再生了一場全新的文化饗宴。

執行製作人葉麗卿經理表示,文化館的設計理念就是要推廣台灣文化,以「梨園藝宴」為主題,在傳統中邂逅藝術,用四合院作為舞台,結合劇場裝置藝術,打造出一場藝術與舞蹈的人文盛會。

700場表演 戲曲陣頭雜技

而展出期間將會以戲曲、音樂、舞蹈、陣頭、雜技功夫等近七百場的表演,其中享譽全球的明華園專為花博量身打造的定幕劇「牡丹花神」與「花神醮」,呈現出最具台灣風味的民間藝術。

首先登場的是花神醮,「花神醮」是由明華園監製,描述花神降臨人間的故事,取材台灣民間的「作醮祈福」習俗,將傳統神轎遊行重新演繹,有旗幡開道、鑼鼓壓陣、神將飛仙等場景,將在觀眾眼前精彩展現。該齣表演以招募失業勞工為演出人員,讓人文與感動能融合出一場國際慶典;再來是「牡丹花神」為明華園全新製作的原創節目,用流動劇場方式,以珍惜自然恩賜為主題,再以多層次舞台設計、大型牡丹園圃裝置,及優美的音樂曲風及舞蹈身段,讓觀眾沉浸在如夢似幻的意境中。故事內容以愛花、惜花的精神為主軸,藉由書生遊園的奇幻經歷,傳達人文世界對自然的嚮往與關懷。

館方預計在過年期間舉行敲鐘祈福儀式,讓民眾拿小槌子來敲鐘,為來年祈求平安順利,另外會在春節前舉辦「送灶神」的活動,體驗傳統時代的習俗。

葉麗卿表示,文化館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希望民眾不但可看到運用食材創造而出的藝術品,更能感受台灣傳統文化的美,讓藝術也很平民化,不但打造出國際化的花博,更展現台灣獨有的特色。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2w3q&aid=45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