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閏年、閏月、閏日
2022/09/08 17:30:09瀏覽1763|回應0|推薦3

陽曆2月有29天的那一年稱為閏年,其他年則稱為平年。

229日稱為閏日。

陰曆有閏月的那一年稱為閏年或閏月年,其他年亦稱為平年。

 

閏年

一般我們稱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年,共有 365日。但實際上地球繞日公轉一周平均為365.2421990741日,因此每四年就會多出約0.9687962964日,於是人們就規定當西元年數是四的倍數時,二月就增加1天成29天,該年稱為閏年。

又因如此每四年又會多加0.0312037036日左右,四百年則約多加三天,故再規定每四百年需減3天,當西元年數逢百年的倍數而不逢四百的倍數則不加一天,必需是的四百倍數才是閏年。

簡單的說,閏年的規則為:以西元算,每逢4的倍數為閏年,但100的倍數不閏,400的倍數又閏。因此1700、1800、1900都是平年,2000則是閏年。

 

閏月

農曆中我們把連續二個合朔日之間隔訂為一個月。實際觀測時它有長有短,大約在29.2729.83天之間,平均為29.530588天。

12個月共約 354天,比陽曆一年少約11天,3年就少約一個月,長久下來月份與寒暑便無法配合。這個差距我們用閏月來調整。

根據推算19個回歸年*1的總天數,與235個朔望月的總天數,剛好都約6340天。而235個朔望月則為19個陰曆年加上7個朔望月。所以如果每19年加入了7個朔望月,陽曆與陰曆便幾乎同步了。

 

而那一年可以安排閏月?閏月要閏哪個月?這則是配合節氣來安排。

古人把24節氣又分為節(節氣)與氣(中氣)兩種,由立春開始,單數為節氣、雙數為中氣(節氣: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中氣: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農曆中,每個月份需包含和一個中氣。然兩個中氣的間隔平均約30.5天,比朔望月的平均長度29.5天略長。因此每個月節氣和中氣的日期,都會比上個月的慢一兩天,幾個月後會有某一個月,它只有一個節氣而無中氣,我們就訂這個月為上個月的閏月。閏月加在某月之後,稱為閏某月。如:加在六月之後,稱為閏六月。閏月一樣有29天或30天。

 閏月在夏季(農曆四、五、六月)出現較多,因此時地球離太陽較遠,公轉速度較慢,兩個中氣點(夏至到大暑)間格較長(31.46),比平均朔望月29.530588天長,較易出現兩個朔日(初一)間無中氣,而成閏月。

 太初曆採用平氣法,規定無中氣的月份置閏。後來時憲曆改用定氣法,無中置閏變成有可能一年會有兩個閏月,因此規定一年仍只有一個閏月,以第一個無中氣的月份置閏。

 

 

119

章是古代曆法的時間單位,是回歸年與朔望月最短的循環週期,也就是與二者最小公倍數最接近的年數,即19年。

1回歸年平均長度為 365.2421990741天,19年等於 6939.60178

1朔望月平均長度為 29.530588天,235個月等於   6939.68818

112個月,19年應有228個月,235 228多了 7 個月,此即197閏的邏輯。

我國早於戰國時期便有197閏的法則。後來古希臘天文學家默冬(Meton)也發現了這個關係,並於西元前432年公布(俗稱默冬章)。而美索不達米亞人應比默冬更早就發現了這個週期並且應用於曆法。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c743d56&aid=177059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