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伏天與三伏貼
2019/06/21 12:12:46瀏覽396|回應0|推薦0

三伏(三伏天)是初伏、中伏、末伏三個時段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初伏:又稱頭伏,指夏至後第三個庚日*1起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

 

中伏:又稱二伏,指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前一天。

(由於第五庚日可能出現在立秋日的前或後,故中伏有可能為10天或20天。)

 

末伏:又稱終伏,指立秋後第一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

 

 

三伏貼則是一種中醫療法,用來冬病夏治。在一年最熱的三伏天,將中藥貼在適當的部位,以治療秋冬會發作的疾病。

 

今年的三伏天為

初伏:陽曆712日(庚戌)至陽曆721日(己未)

中伏:陽曆722日(庚申)至陽曆810日(己卯)

末伏:陽曆811日(庚辰)至陽曆820日(己丑)

 

夏至為陽曆621日;立秋為陽曆8 8日。

 

--------------------------------------------------------------------------------------

*1:庚日

古人將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及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組合,配成六十對,用來紀日、紀月、紀年等,循環使用,因第一對為甲子,故稱「六十甲子」或「一甲子」。其順序如下: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庚日是指每六十天中有帶庚的日子,每個庚日與下一個庚日剛好差十天。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c743d56&aid=127618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