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9/16 17:43:18瀏覽9795|回應0|推薦0 | |
中秋節快到了,剛好把有關「月相」的名詞整理一下。 「月相」是我們從地球上所看到月亮的各種樣態。地球繞著太陽轉、月亮繞著地球轉,因三者對應位置的變化,使我們在不同的時間可以看到月亮不同的樣子。其實月亮本身並沒什麼變化,只是它在不同的角度,所反射的陽光不一樣罷了。 朔與望 當月球、地球、太陽三者剛好成一直線,而且月球在地球與太陽的中間。這時月亮暗的一面正對著地球,從地球完全看不見月亮,稱為「朔」或「朔月」、「黑月」,我們夏曆把它定為一個月的開始,即陰曆初一。這一天也可以稱為「朔日」。 當月球、地球、太陽三者剛好成一直線,而且地球在月球與太陽的中間。這時月亮亮的一面對著地球,呈現光亮的圓形,也就是滿月,稱為「望」。 新月有兩種解釋: 一是指朔日後第一個能看見月光的時刻,此時月亮形狀如眉。確切的時間與觀測的位置有關。(回曆及部分曆法,以實際看到新月的時刻作為一個月的開始。) 另一則指天文學上月球與太陽黃經相合的時刻,與觀測位置無關,為避免混淆常以「黑月」稱之,也就是「朔」。 上弦月與下弦月 上弦月是指農曆每月初七、初八左右,月亮已由新月慢慢變大而成半圓形,圓弧的部分有點像弓,直線的部分有點像弦,因此時是在上半月,故稱上弦月。 過月半滿月之後,月亮慢慢再變小,至農曆二十二、二十三左右,又呈半圓形,此時是在下半月,故稱下弦月。 中秋節與滿月 大家常以為中秋夜的月亮是最圓的,也就是俗稱的滿月。但天文學上滿月的定義是指「月亮和太陽的黃經相差一百八十度」,因曆法編排的關係,中秋節當天常常不是月亮最圓的日子。 根據台北天文館統計,滿月可能發生在農曆十四至農曆十七日。在2001至 2050年中,滿月發生在十六日的機率最大,將有26次;發生在十五日(中秋節)則有20次,發生在十七日有4次,十四日則1次也沒有。 今年很幸運,中秋節會是滿月(上次中秋節滿月是2003年,8年前)。 晦 晦是指朔(農曆初一)的前一天,也就是農曆一個月的最後一天,有時是二十九、有時是三十(看該月是大小月而定)。 彎月---也稱眉月或蛾眉月,在月初或月底的月相。蛾眉月的蛾眉,是指蠶蛾的觸鬚長而彎曲,用來比喻女子美麗的眉毛。 藍月 目前西洋人普遍將「陽曆的一個月份中出現的第二個滿月」稱為「藍月」。 陰曆一個月(朔日到朔日)平均約29.5天。陽曆一年有365天,所以一年中扣除陰曆12個月後,還多出約11天(365 - 29.5 x 12 = 11),所以大約3 年便多出一個月來。也就是說3個陽曆年會有37個陰曆月,也就會有37個滿月。因此某一個陽曆月便會有2次滿月。 (早期一些美國的老農夫,他們把一年分成四季,一季約三個月,每季會有三個滿月,當某一季會出現第四個滿月時,當季的第三個滿月,便稱之為藍月。) 超級月亮 超級月亮是一般的俗稱,天文學家稱之為「近點朔望月」。它是指新月或滿月發生在月球最接近地球時的月亮。 月球繞地球運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所以二者的距離有時近、有時遠。當月亮在近點時,會比在遠點大,約大12%。此時月亮看起來特別大、特別亮,故稱超級月亮。 月蝕 當月球、地球、太陽三者剛好成一直線,而且地球在月球與太陽的中間。這時地球遮住了陽光射向月亮的光線,就會形成月蝕。 因地球的陰影可分為本影區及半影區,月亮如果全部落在本影區就會產生月全蝕(月亮全部變暗);如果部分落在本影區就會產生月偏蝕(月亮部分變暗),如果全部落在半影區就會產生半影月蝕(月亮形狀不變,只是沒平常那麼亮)。因月球、地球、太陽三者的軌道並非在同一平面,所以不是每次農曆十五日左右就會出現月蝕的。 紅月亮 在月全蝕階段,雖然月亮全部落在地球的本影區,但有時並非完全黑暗,而是呈現暗銅色,這是因為太陽光要透過地球大氣層折射到月亮時,除了波長較長的紅光可以到達月亮外,其餘的黃綠籃紫等光都被大氣層吸收或散射到別的方向了。這時的月亮便稱為紅月亮,也稱血月。 藍色的月亮 前面提到的藍月,是因為同一個月份出現了第二個滿月,而並非月亮是藍色的。然而實際上我們有時會看到真正藍色的月亮,月亮之所以會出現藍色是因為大氣層中的某些顆粒把陽光中的紅光散射掉,因此顏色偏藍。通常在火山爆發後或森林大火後,大氣層中各種懸浮顆粒較多較容易產生藍月,它與滿月與否無直接關聯。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