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1/01 12:23:34瀏覽562|回應0|推薦0 | |
討逆軍是1917年由段祺瑞成立的軍隊,旨在討伐實行復辟的張勳。 沿革 1917年7月1日,張勳復辟開始。同年7月3日,國務總理段祺瑞在天津馬廠由駐馬廠的陸軍第八師(李長泰任師長)、駐廊坊的陸軍第十六混成旅(馮玉祥任旅長)、駐保定的陸軍第三師(曹錕任師長)組成「討逆軍」,並成立了「討逆軍總司令部」。同日下午,段祺瑞發表了梁啓超代為起草的通電,宣布討伐張勳。 1917年7月4日,段芝貴率陸軍第八師從馬廠開拔,與陸軍第十六混成旅會合,此後沿鐵路線進攻黃村,張勳的辮子軍未抵抗即退往北京。7月5日,於廊坊西北部的萬莊擊敗張勳辮子軍一部。7月5日,曹錕率陸軍第三師等部從保定沿著涿州、良鄉一線進攻蘆溝橋,攻占蘆溝橋和宛平城。7月6日,馮國璋在江蘇南京就任代理中華民國大總統,並任命倪嗣沖為討逆軍南路司令。7月7日,陸軍第十二師陳光遠部倒戈投向討逆軍,原為辮子軍之依附的京畿第二旅吳長植部加入討逆軍。 1917年7月10日,討逆軍第三師、第八師、第十六混成旅等部圍攻豐臺,擊敗張勳辮子軍。討逆軍隨即攻擊北京,於7月12日攻占天壇、皇城等處,張勳逃入荷蘭駐華使館,所部先後投降,張勳復辟告終。 1917年7月14日,段祺瑞離開天津赴北京,設在天津的國務院辦公處撤銷;設在天津的討逆軍總司令部更名為「總司令部招待處」,後於7月16日撤銷。 ----- 1929年4月,蔣桂戰爭爆發後,蔣為討伐桂系,以第四十七師、第五十四師與新編第四師合編組成第九軍,隸屬討逆軍第三軍團 12-5北軍韓復榘一部組成的第12軍 第十二軍前身是西北軍韓復榘部一部擴編組成。1929年5月,韓復榘叛馮投蔣,其一部改編為第3路軍第22師。 1929年12月,因蔣(蔣介石)、馮(馮玉祥)、閻(閻錫山)戰爭的需要,蔣介石將 第十三師與第九師、第十一師合編為第十三軍,下轄第十三師,夏斗寅任軍長兼師長。第十三軍組成後北編入討逆軍第9路軍,參加了中原大戰。1932年4月,第十三軍番號撤消。 1930年3月,第二二師擴編為第十二軍,孫桐萱任軍長,賀粹之任參謀長。下轄第二二師,谷良民任師長。5月,第十二軍在討逆軍第1軍團的編成內,參加了中原大戰,負責津浦路方面的作戰等。同年11月,因第十二軍作戰不力被裁減。 17-3 中原大戰時期1927年,張宗昌直魯聯軍劉珍年部被國民革命軍收編為第十七軍,劉珍年任軍長兼第二一師師長。1930年5月,在中原大戰中,第十七軍編入討逆軍第一軍團。1931年1月,因韓復渠未戰先逃,第十七軍番號第3次撤銷。 ---- 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後,第一軍被編入「討逆軍」第二縱隊。是時該軍軍長陳繼承,後易胡宗南。下轄第一師,師長胡宗南(轄李正先、詹忠言兩個旅)。第七八師,師長丁德隆(轄廖昂、李用章兩個旅)。西北補充旅,旅長楊得亮。11月,曾萬鐘任第三軍軍長。西安事變發生後,被編入「討逆軍」第九縱隊。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