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風景(林梵)
2019/02/24 15:38:15瀏覽929|回應3|推薦51

古早以前的

古早古早以前

耶和華六天的時間創造宇宙

背著手含笑欣賞  心想:

為什麼不再來些奇特不凡

於是神刀一揮

刻就了溪流、急湍、九曲洞與燕子口

 

盤古一旁看得眼紅

不覺技癢

也以巨斧削平了對面的山壁

就這樣地

鬼斧神工

形成了

天祥太魯閣線上

按:此詩以擬人化寫成。我在讀大二那年的春假,和同學去花蓮玩,住瑞穗的余君安排我們去天祥太魯閣玩。坐車上山,夜宿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的天祥青年活動中心,第二天一早步行下山到太魯閣,被沿途的壯麗山河所震撼。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7608005&aid=124993291

 回應文章

嵩麟淵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8/05 12:41
由布院 
來到日本當然不能錯過溫泉!九州有兩大溫泉鄉:別府和由布院,前者走的是懷舊復古路線,後者走的則是時尚風。由布院像是混合了歐洲與日式風格的小鎮,有無數像童話故事般的場景。當地地標金鱗湖,在夕陽下閃閃發光,彷彿魚鱗而得名。在此適合騎乘單車,來到古樸蜿蜒的鄉野,感覺回到日本原始風景點。幾經轉變的由布院,現今演化成新舊並存的文化小鎮,主街道上精巧的木造房屋,每間店面都給人獨特溫馨的感覺,對準觀光客的喜好,販賣各式各樣的紀念商品與美食。

嵩麟淵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3/16 19:45
許皓宜專欄:遊子的夢想
嵩麟淵明(z7608005) 於 2019-03-16 19:47 回覆: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身為一個外地人,對新竹風城的印象是什麼呢?年紀還小時,提起新竹,我想到的不外乎是貢丸、米粉、城隍廟,外加科技菁英的集散地;年紀再大些,新竹的意象逐漸轉化成身邊友伴們考試落榜、或緬懷前男友的傷心地。除了這些模模糊糊的概念,好像總說不上來新竹有哪些好玩的地方?發生過哪些重要的文化歷史?直到前陣子拜訪了位於竹北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的「或者書店」,才發現原來新竹不只擁有走在時代尖端的科技,還隱藏著一片思鄉的土地情懷。

拜訪「或者書店」時,我們同時也和創辦人Ben聊聊他為何要闖進「開獨立書店」這種聽起來不太會賺大錢的行業。Ben原是台北某科技公司的執行長,退休後返回家鄉新竹,立志將經營企業的方法知識運用在文化事業上,因此四處尋覓可以重新整建的老房子,將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保留下來,以一種不同的面貌融入現代人生活。

當我踏入「或者書店」時,首先發現它陳列書籍的方式與一般的大眾書店有很大不同,Ben告訴我,他們的選書邏輯是「搬家時會想帶著走的書」,並且如同許多其他獨立書店,每本書的進貨量通常不多,而檯面上展示的好幾本,有作家親手簽名的字樣,可見書店與藝文人士往來之頻繁。


書店一樓的大廳,保留大片的木地板區域,方便人們以一種不用拘泥的方式進行閱讀;二樓則是只提供蔬食的餐廳,以新竹當地食材入菜。書店有時會舉辦親子同耕的活動,讓父母與孩子在門外的土地上,體會自己吃下肚的食材所為何來?「其實新竹是個好地方,郊區有很多山明水秀的地方,市區有許多文化資產,但在台北住久了,常常還是只知道宜蘭的好山好水,卻不知道鄰近的新竹有些什麼?」Ben說,回到家鄉來,他就是希望能整合關於新竹這片土地的歷史文化資訊,透過科技平台,提供給對新竹有興趣的朋友。因此Ben還持續在改建老屋,成立文旅和藝術基金會,試圖圓一個在外漂流多年的新竹遊子回饋家鄉的夢。

Ben離開我們後去參加家族聚會,我看著他騎機車離開的背影,突然覺得,遊子能回到家鄉,實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我想起同樣在外地打拼的我們,走在城市的繁華燈火下,遇到工作挫折時,豈不也常常被勾起思鄉的惆悵?然而,當真有機會路過(回到)家鄉時,又有多少人會真正好好地停留下來,看看那片孕育我們的土地呢?

嵩麟淵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3/08 19:33

台南作為台灣歷史脈絡的關鍵城市,雖然容易令人緬懷憐愛,卻也因此難於與「現代」做聯想。甚至,會受制於輕易就把現代與歷史一刀切開的此刻狀態,反而不容易自在伸展作發展。
然而,近年來有許多設計人選擇台南作為發展基地,正面挑戰這個與歷史記憶有關的議題,呈顯出相當活潑的新氣象,耕耘已久的劉國滄╱打開聯合設計工作室,尤其是對這個思考面向扎根極早、成績顯現的建築團隊。其中,讓人津津樂道的「藍晒圖」作品,是劉國滄回應當初為了開發地下街,市政府以強硬的手段,將海安路許多平房攔腰剷除,使得現代化的過程,反而造成人與空間記憶的傷痕,所做出來的漂亮回應及控訴。
我曾問劉國滄操作建築時的關鍵字為何?他以「墟」做答案:「我對於所有不能兩全但卻又兼具的曖昧現象感到興趣,但卻也因而常常焦慮於如何去捕捉它。那些關於:是過往又是將來的╱是規矩又是失序的╱是內裡又是外頭的;什麼是建築最迷人的樣子?是建造又是拆解的╱是人工又是野生的╱是片段又是完整的。」

一切皆可出入空間

另外,也可以做說明的例子,是前身為十九世紀德記洋行倉庫的「安平樹屋」。這倉庫在二次戰後被台鹽繼承使用,經歷荒廢並被榕樹入侵,劉國滄以現貌的廢墟╱榕樹為本,並以相對輕盈的步道系統穿梭其間,對於已存的事物,以及各自具有的時空記憶,都有著誠懇的尊敬與認知。藉此,讓我們得以認知建築的恆不定狀態,因為一切皆可出入空間,也皆不能久留有如過客,時間與記憶才是永恆的主體。
台南作為一個擁有無數記憶資產的城市,要如何積極地面對與運用這樣的積累記憶,就是能否讓自身從歷史的冊頁,走入現代創新的關鍵處。而快速的符碼化與過度鄉愁的消費性作為,只會是短效的揠苗助長作為,恰恰不可過度去鼓勵發展。
因為,記憶本來「是片段又是完整的」,難於捕捉也顯現有時。就正如普魯斯特的小說所描述,有一天他彎下腰脫鞋時,忽然瞥見他祖母的真正顏容:「有生以來的第一次,我終於不經意而且完整地在回憶中,尋回了她那生動而真實的面貌。」

嵩麟淵明(z7608005) 於 2019-03-08 19:35 回覆:
因記憶而有生命的建築  阮慶岳    今天蘋果日報